中国式城市养老的“鼓楼样本”迈入2.0时代

24.03.2015  13:30

  新华网南京3月23日电  (周巍 田玲 郝苏明)  为应对城市老龄化的挑战,早在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就尝试创新城市养老模式,“租巢引凤”、“智慧养老”等养老服务新理念、新举措陆续在全国叫响,获得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领导高度评价,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持续关注。《老年周报》2009年率先刊发深度报道,称之为中国式城市养老的“鼓楼样本”。

  近两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期,如何在新常态下“立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实际,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如何让“老样本”焕发“新活力”,成为南京市鼓楼区民政、老龄部门思考并探索的新课题。

  对此,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成绩属于过去,“老样本”的发展必须适应“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期、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并趋向多元化”的新形势,新形势对当下和未来的养老服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要切合老人需求,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真心点赞才是硬道理;二要科学、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还不够,更要提升领跑品质、持续领跑。鼓楼区从去年开始,就着手全面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改革,今年将更关键。

  改革创新再加力,率先探索不停步。循着从“开局之年”到“关键之年”的足迹,记者发现,鼓楼区又探索实践出以“市场培育、融合发展、产业提升”为内核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新路径,“鼓楼样本”已迈入养老服务发展的2.0时代!

  探寻“通往未来养老的路径

  2013年南京市调整行政区划,原鼓楼、下关两区合并为新的鼓楼区。新鼓楼区面临养老服务需应对老龄人口陡然大幅增多的现实压力,区民政、老龄部门意识到,单一的模式创新很难适应新形势,必须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全面深化改革。

  去年年初,区民政、老龄部门通过实际调研,梳理出制约鼓楼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六大瓶颈:顶层设计不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未厘清、不能充分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需求、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居家养老服务实效差、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低。

  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前年出台的35号文件、省政府去年出台的39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鼓楼区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服务需求多样化的实际,今年将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其中将明确要构建“居家社区为基础,医养融合全覆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服务供求更趋平衡,市场调节充满活力”的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

  区民政局局长吴更新介绍说,这个新思路的内核就是“市场培育、融合发展、产业提升”,既突出了各类纵向养老服务资源融合,推进了养老服务横向渗透,又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既坚持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又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产业生机。

  去年,鼓楼区养老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宁老年康复护理中心、九莲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改扩建机构共完成新增养老床位545张。新增13个由社会组织运营的2A级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站,至此全区2A级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站达129个。新扩宽“社区康复、精神关爱、五助服务、音乐介入”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目前社区康复点21个、老年人“心灵茶吧”精神关爱点15个、“五助”服务点达49个、音乐介入服务200多场,以上服务受益老人2万多人。

  鼓楼区的探索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更值得关注的是,鼓楼区正以此积蓄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果敢精神,并寻找“通往未来养老的路径”。至少,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群体乐见一个成果普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新阶段!

  关键词一:市场培育

  顶层设计的落地生根,需在关键节点重点突破。实现现代养老服务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楼区民政、老龄部门对此有清醒认识,务实地将“市场化培育”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突破。

  吴更新说:“发展养老服务,政府要让位于市场,但养老服务包含福利内涵,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政府充分发挥主导和培育作用责无旁贷。

  去年以来,为写好养老服务民生“大文章”,鼓楼区着力在“有效刚性市场养老需求、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良好市场环境、老龄产业龙头组织和企业”三个方面做好培育服务“针线活”。

  为培育老年人的有效刚性市场养老需求,鼓楼区按照“低端托底保障、中端有偿服务、高端提升品质”的原则,形成养老供给的梯度配置和全覆盖格局。对“三无”老人、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老人、高龄独居老人等,公办养老机构承担托底保障,对60岁以上孤寡、独居和困难居家老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居家服务全覆盖;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老人,发展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有偿低偿养老服务,增加护理型机构和床位比重;对于中高收入老人及老人生活照顾以外的需求,大力培育、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和高端养老项目,拓展养生保健、老年金融、老年旅游等服务项目,满足各层次养老服务消费需求,丰富和提升养老服务的内涵和品质。

  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楼区以投入为引导、政策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服务为保障,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良好市场环境。一是政府投入养老服务的引导、撬动资金大幅增加,去年仅各类补贴、补助就超过4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二是去年区民政局通过梳理,建立了区级养老服务资源项目库,积极推进社区40%办公用房用于养老服务。2015年将编制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构建区、街、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每个街道打造1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

  鼓楼区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结构调整、功能置换、资源盘活、设施提档,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生产老年人产品和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经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养老服务知名品牌。

  一是支持本地的为老服务“草根”组织向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发展。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由一个规范小、服务项目相对单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过12年的发展历程,已发展为枢纽型、集团化的专业机构,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居家,并将服务延伸到其它市区,其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模式,吸引了大企业注资入股;陆云,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典范,她毕业于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将居家社区养老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组团发展;按照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引导各类养老服务组织成立区域养老服务联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已经由“小作坊”迈向产业发展轨道。

  二是积极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发掘空间资源,分别与上海天德惠益投资有限公司、深圳花样年集团、法国欧葆庭集团等境内外企业进行合作洽谈。上海天德惠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建宁路老年康复中心,将原先的湘鄂情酒店重新改造,建筑面积约9200平米,总投资近2500多万元,定位是高端的医养融合型养老康复中心;与花样年集团洽谈打造 “三位一体”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子悦大学、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与瑞海博专业康复机构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社区康复网,目前已在9个街道、21个社区及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康复点,已免费为6000多名老人进行了康复训练;云水百都名下的携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挥餐饮业资源和运营优势,开展的助餐服务深受欢迎。政府、街道、社区在服务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已在全区设立4个助餐点,为近万名老人提供服务,由于市需求旺盛,企业发展迅速,已于元月5日在上海股交所挂牌上市。

  关键词二:融合发展

  有着经济管理工作经历的吴更新认为,新时期的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不能再“躲进小楼成一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共建共享”的大趋势,必须转向融合式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力量,实现资源效应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以来,鼓楼区大胆探索,以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为中心,创新实现了“服务医养融合、服务资源融合、服务项目融合”。

  医养融合逐步实现全覆盖。鼓楼区10年前就探索医养融合型养老服务,近年来,根据老人需求增长实际,积极整合区内各级卫生资源,对接养老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条件的与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区医养融合型机构(含签订协议)比例达到100%,医护型床位比例超过50%。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所在街道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保障,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广泛开展精神慰藉、健康检查、保健咨询、上门巡诊服务。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依托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康复网。

  服务资源融合打造社区养老服务“mini-mall”。鼓楼区打破原有的居家、社区、机构相互独立的条块式、分层式、结构型服务体系,促进三者相互补充、横向融合、纵向渗透,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场所、设施、服务的整合。推进机构、居家和社区的融合式发展,机构是基点,让机构走出去,服务送上门,把社区老人迎进来。鼓励机构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实行开门办院,让社区老人能享受到更多专业化的服务。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去年10月投入运营的鼓楼区社会福利院(北院),就是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三楼以上是床位,收养托底老人,一、二楼500平方米对居家开放,成为全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小区养老”、“开门办院”和助餐连锁等创新举措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服务项目融合促进产业发展。鼓楼区举办了首届社区服务资源推介会暨养老服务项目对接会,通过搭建平台,实现服务需求、项目与服务企业的多方对接,当场签约了30个项目,拓展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康复护理、医疗卫生、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促进养老与家政、金融、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拓展文化娱乐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

  关键词三:产业提升

  新鼓楼区将养老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统筹规划,从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配套保障到产业政策研究和扶持引导,始终立足市需求去定位和谋划。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各类资源,激发各类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政府从托底保障的前台走到保障服务的后台,更好地从产业布局、引导和扶持发展上发挥作用。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细分市场,丰富内涵,促进各层次服务更加专业和规范,形成各类养老服务的板块优势,不断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针对老年人金融理财的需求,在江苏银行成立了全省首家老年金融服务示范点;结合鼓楼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健康服务产业;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积极推进老年电子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