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兴仁庙会遭永久性取消 民间官方各有说辞

12.06.2015  19:30

  今年5月13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五,按往年的惯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庙会应该在这一天热热闹闹开幕,但在今年的5月初,这场传承200多年的民俗活动被当地政府“永久性取消”,当地政府称,取消这项活动缘于“受条件限制,人多拥挤存在交通和安全隐患”,然而老百姓却不买这个账,他们认为政府是在“懒政怠政”。

  当地百姓:老祖宗的传统不能丢

  记者了解到,兴仁庙会是当地群众自发形成的传统民间宗教文化活动,集祭神、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九日举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每次都能吸引周边10多万群众参加,庙会聚集地段主要在当地洋兴公路和兴中路,延续约4公里左右。当地群众介绍,以前由于农村交通不发达,村民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生活,赶庙会是人们最大的乐趣。

  当地68岁的居民张成华告诉记者,打小他就记得,他们家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都是通过庙会解决的,赶庙会还增进了四乡八邻之间的关系,因此他对庙会怀有特殊的感情。现在,张成华的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意,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每次庙会全家都会参加,图的就是那份热闹劲。“政府取消庙会要照顾下群众感受,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担心安全事故就一味将老祖宗的传统抛弃。

  家住观音山的商贩仇某每年都会准时参加兴仁庙会并去摆摊位,他对政府取消庙会也持反对意见。他说,此次庙会被取消可能是因为收不到税费,政府无利可图。随后记者从兴仁镇某干部处了解到,早在10多年前,税务及环卫部门曾向摊贩收取过5元、10元不等的费用,但后来为了保证传统习俗的纯洁性,至取消前未收取过任何费用。

  兴仁镇一位退休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年的兴仁庙会既可以观看文艺演出,又可以在家门口购物,娱乐了几代人。政府一纸通知,延续几百年的传统习俗说取消就取消,有点操之过急,如果在取消之前召开听证会,将此项活动的利弊告知群众更为妥当。

  官方回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为重要

  兴仁庙会被取消后,当地百姓反响强烈,网上舆论持续发酵,民间与官方说辞不一。15日上午,兴仁镇相关负责人胡劲武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称,每年的兴仁庙都有超过10万人参加,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应吸取上海踩踏事件的教训,取消庙会完全是出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考虑,群众理应拥护。

  作为当地出生的乡镇干部,胡劲武对庙会的取消也有些不舍。“从上学到工作,兴仁庙会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怀念。每年两次的庙会比过年还热闹,群众可以在庙会上进行农村生产资料的交易,吃的穿的一应俱全。但随着现代商业的发达,交通便利、商品快速流通,人们不再依赖于庙会购物。” 胡劲武说。

  胡劲武还认为,传统意义上敲锣打鼓、看戏祭神的庙会已经演变成了群众赶大集,整个集市不仅交易传统的家什或生产资料,还出售伪劣产品,多为服装之类的商品。一些摊主将电线私拉乱接、煤气罐乱摆乱放,导致诸多安全隐患,而不雅的低俗表演也时有出现。

  当地政府还介绍,每年庙会举办期间,政府都会安排200多人的力量维护治安和排查安全隐患。“200多人相对于10多万赶集的群众确实显得力不从心,10年前的庙会就曾发生过小型火灾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外,一些外地扒手也乘庙会偷窃群众钱财,再加上大部分小商小贩都是外地人,给治安管理造成不小压力。

  胡劲武介绍,兴仁镇人大原主席黄月石早在2006年就根据自己多年调研,向镇里提交了建议取消庙会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举办庙会的场所系该镇主干道,每次庙会都会造成交通瘫痪,安全隐患及治安压力非常大。今年4月份,镇政府组织人大代表、教师、公务员及部分群众召开座谈会,最终做出取消庙会的决定。

  胡劲武希望群众能够理解政府的初衷,他表态说,政府下一步将探索挖掘当地优秀的先进传统习俗和文化,采取适当的形式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