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脱贫致富 关祥祖20年做了三件事
导读: “一个人好了不算好,大家共同富裕,那才是真的幸福。”关祥祖说。
龙虎网讯 2015年2月10日,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别墅,在禄劝县则黑乡万德村万古莫村小组落成,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告别了土泥瓦房的贫苦日子,过上了旁人眼中的“城里人”生活。多年来,关祥祖凭借着“要让家乡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靠着一己之力,从1996年至2015年这20年期间,他做了三件影响了万德村的事:铺路建桥、修缮学校、盖别墅送村民。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考察时曾指出“扶贫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更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祥祖为家乡脱贫致富所做的事在万德村、禄劝县引发“鲶鱼效应”,激发了村民们致富的渴望,搅乱了万德村这池安静的水。在禄劝县,他被人称为“扶贫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让禄劝县的扶贫工作在前进中更有力量。关祥祖为家乡脱贫致富所做的事,是禄劝县一次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的典型和榜样,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禄劝县乃至昆明市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力推进农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新力量和新动力,昆明市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打响。
关祥祖(右)出资为村民建设的幸福楼样板房。资料图
准备为村民统一建楼的地基。 资料图
关祥祖为万德村打通了连接外界的公路。记者合宇聪/摄
在村民小组长李正学的带领下,沿着禄劝县万德村万古莫村小组新建别墅背后的小路,往山上步行约十分钟,便来到了关祥祖的老家。脚一踏进院子,李正学就对着正在墙角水龙头下洗头的男人打招呼。李正学指了指,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关祥祖。”
“快进来,快进来。”看见有客人来,关祥祖打开水龙头“呼啦啦”几下将头上的泡沫冲洗干净,扯了一块放在水池边的毛巾,一边擦着头发,一边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关祥祖,这个土生土长的万德村人,今年67岁。中等身材、体型微胖的他,脸上布满了雀斑,身穿一套极其普通的黑色西装,里面配了一件打底的白衬衣,脚上的凉鞋沾满了泥土。乍一看,他就像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拍了拍沾在衣服上的泥土,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刚从山里绕了一圈回来。”
要不是李正学介绍,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普通的男人,就是村民口中一直念叨的“关院长”。他不像大家想象中那般“土豪气凸显”,更像家里的长辈。这么多年来,关祥祖一直默默为村民们操心着,为了彻底改变家乡的贫困,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关祥祖从1996年到2015年20年期间,为万德村的做了三件事:为村民们免费修房子、修缮学校、铺路建桥。
从小立志要为村民建小区
“关院长在哪里?”记者第一次走进村里的时候,才下车,一位名叫聂兰珍的老人便挪着小步走上前询问。老人指了指漂亮的别墅,咧着没有牙齿的嘴开心地说,“你知道关院长吗?这些漂亮的房子都是他送的。”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一排排崭新漂亮的别墅映入眼帘。那就是聂兰珍老人口中所说的新房子。在村民的眼里,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而在关祥祖看来,他只是圆了自己年幼时的梦。
2012年,关祥祖回乡喝喜酒,看着村民们的房子破旧且居住分散,有的村民为了赶来喝喜酒甚至要走上一两个小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年幼时自己家境贫寒的那些日子,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村民,想起自己离乡那天在心里许下的诺言,关祥祖暗下决心。吃过饭后,他把想给大家建小区的想法告诉了村委会。一时间,村里“炸开了锅”。
随后,万德村委会的干部们开始入户走访,征求村民们的意见。一听说关祥祖要为村民们建房子,李学明、孙显梅夫妇赶紧找到村委会主动将自家最适合集中盖房的几亩地拿了出来。李正学告诉记者,“不到10天,全体村民就同意了,这件事有了眉目。”
在禄劝县,当地人听到万德村都有点怵,因为道路难走的程度“是让人手脚都抖起来的”,要在这里建房的难度实在难以想象。“万古莫村小组没有平地,要在坡上推出两块平地,推地建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李正学如是说。
“这房子盖得太不容易了,交通不便,拉材料又贵又困难。还摊上那么一档子事。”李正学指着小洋楼后面的挡泥墙,叹了口气说,房子2014年开始动工,不料,雨季来临,刚开辟出来的土地突然塌方,关祥祖又花了30多万重新修整。
2015年2月10日,在这个距离禄劝县城130多公里,连导航都定位不清的万德村万古莫村小组,20栋40户崭新、洋气的别墅落成。看着新房子,关祥祖感慨万分:“我的家乡很贫穷,但是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成长。没有家乡的培养,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