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南合作 你应该知道的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今年的9月12日是联合国第12个南南合作日。什么是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怎么产生的,其发展历程、合作模式以及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的地位与作用又是如何?在联合国南南合作日到来之际,新华国际客户端与您一起穿越时空,追踪历史足迹,逐个进行梳理。
【什么是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它是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组织和管理,在双边、多边、地区和地区间等多个层次为促进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开展的合作。
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这些国家多位于南半球,人们习惯于称这些国家为南方国家,它们之间的合作也因此被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等(即是由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在二战后先后取得政治独立,它们有大致相同的历史遭遇,且都很贫穷。实践使它们认识到,要发展民族经济,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且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南南合作由此发展起来。
【南南合作发展历程】
南南合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起始于政治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深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面对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实行联合自强,共同发展。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当时亚非两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上专门通过了《经济合作》决议,建议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为后来的南南合作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而获得民族独立,但它们在经济上仍然受到旧的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经济制度的束缚。为了捍卫自己的经济权益和发展民族经济,它们先后成立许多区域性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积极开展南南合作。
1961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和1964年建立的七十七国集团,是南南合作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南南合作规定了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与指导原则,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
图为2005年6月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出席“77国集团+中国”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开幕式的各国领导人合影。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由于南方国家与北方的发达国家对话陷入僵局,南方国家更加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并寻找多种合作形式。期间,诸如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至上世纪90年中后期,亚非拉三大洲先后建立数十个意在加强南南合作的区域性、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以及货币金融组织等。这些组织在繁荣地区经济,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技术合作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新世纪以来,南南合作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01年5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强调,在能力建设和确定最佳做法方面,必须进行南南合作,特别是卫生、教育、培训、环境、科技、贸易、投资和过境运输方面的合作。
2002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一项执行计划,特别赞同南南合作以及强有力的区域和分区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