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校长共话江苏基础教育 长板拔长,让学生个性闪光

05.11.2014  12:05

  3日—4日,第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在镇江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120多位校长和我省280多位中小学校长展开交流研讨。今年的论坛一改以往单纯就某一教育话题进行研讨的模式,在论坛开幕前,我省就邀请外国校长走进13个市中小学校园和课堂,与各地校长、教师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江苏基础教育,在中外校长不同视角的交汇中,彰显了魅力,也暴露了短腿。

  中澳小学生同步“挥毫泼墨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此前已和20多所国外小学有过交流合作,通过本次论坛,该校还将和澳大利亚肯辛顿公立小学结对共建。10月31日,肯辛顿公立小学校长莫里斯·约翰斯顿走进游小课堂,正当他“挥毫泼墨”的时候,课堂播放的视频上突然出现了肯辛顿小学的孩子们上书法课的画面:游小的书画老师在这边示范作画,大洋彼岸的孩子们模仿着同步画画。

  游小和肯辛顿小学同上一堂书法课,这是我省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缩影。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我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07个,占全国总量的15%,居全国第一。本届论坛,共有55所江苏中小学与国外中小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双方将组织开展短期互访、师资互换、学生交流等活动。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交流,使中外教育各自的先进理念在我省中小学课堂上交融。

  鼓励教育让学生优势更明显

  “我校推出‘走班制’,初一年级5个数学老师中有一个是曾在美国任教29年的外教,一旦有学生觉得‘吃饱了’本班级老师的课程,随时可以去听外教的课,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优势更明显。”海门市东洲中学校长张炳华从多次出国考察学习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长板的长度继续拔长,学生个性的闪光点才能往纵深发展。”而这恰好与荷兰安东尼中学校长马利克·克鲁伊斯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我们学校的橱窗里,除了有优等生的奖励状,还有进步明显的学生鼓励状。就像学生犯错了需要及时指出来,学生做对而且进步了也需要及时亮出来,这才是‘鼓励教育’的全部。

  交流中,中外校长们既有交融的喜悦,也有不同观照中的忧思。

  “和中国整整齐齐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有点‘乱糟糟’,教室一般采取围坐的方式,学生自由散漫,东倒西歪,抢问抢答是常有的事儿。”美国拉尼尔中学校长斯考特·普尔在参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时,一下就感受到了中西课堂的差异。他坦言:“中国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很好,但学生发散创新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由于教育体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的差异,教育也具有多样性,很难说哪种教育是最好的,哪种教育是不好的。不过,有一点是不变的——启发性、探究性的开放式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教会自主学习是全球化趋势

  徐州市第一中学校长王志勇,曾经考察过美国、荷兰等境外学校。他说:“国外高中校园里,‘眼镜族’寥寥无几,国内情况恰恰相反,不戴眼镜的微乎其微。”美国维克菲尔德中学虽然只有350多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却有60余公顷,该校校长大卫·科隆介绍:“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后,有2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充裕的活动场地满足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动手实验的教室也随时开放,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

  或许,校长们的感受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色彩,但科学的测评数据将更有说服力。记者从论坛上获悉,PISA全球教育质量测评明年将登陆江苏。

  “我们将在江苏开始PISA全球教育质量测评,主要是对15岁的学生进行抽样测试,以此评估一个地区的教育参数,作为以后分析和改进教育模式的契机。”成立于1961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该组织教育及技能总监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在论坛上透露,他们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PISA测评,江苏是第四个测评地区,“从前几个中国城市测评结果看,数学、科学等成绩颇为喜人,而在社会交际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所欠缺。如何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更好地承担责任,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跨学科融合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21世纪全球化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

  面对即将到来的PISA全球教育质量测评,江苏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葛灵丹)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