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煤老板关闭煤矿 转行养蝴蝶(图)
蝴蝶标本销售、蝴蝶画制作已形成多种产业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承包的煤矿关停后,66岁的煤老板赵清林转行养起了蝴蝶。随着门头沟被确立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后,先后关闭了270个乡镇煤矿、非煤矿山、砂石企业、石灰土窑、煤矸石砖厂和水泥厂。昔日的“金山”不见了,靠着这些黑色金子生存的当地人,转而走上一条生态发展的道路。
龙泉镇龙泉雾村旁,绿荫成片的果林尽头是一处独立清幽的小院,潺潺的永定河水从院后流向下游—这就是曾经的煤老板赵清林和爱人邓秀梅的蝴蝶园。
初夏的6月,蝴蝶园的温室里,在阳光下闪耀着亮丽金黄色的金斑凤蝶在各色花丛中翩翩飞舞。标本室里,3000多只世界各地的珍稀蝴蝶镶嵌着大大小小的镜框,品种之丰富可以和专业博物馆相媲美。制作蝴蝶画的工艺间,四名工人挑选着不同花纹的蝴蝶翅膀,在他们的巧手下,这些蝴蝶翅膀被拼成花瓶、动植物等图案,栩栩如生。
生活在如此安逸的乡下田园,与世间最灵动的精灵为伴,爱美的邓秀梅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邓秀梅说。
她提到的那种生活,是曾经矿上的生活,一种完全没有安全感、生存环境恶劣的生活。
1987年,凭借开货车跑运输致富的赵清林,用全部身家在一铲子挖下去就能看到煤层的斋堂镇马栏村承包了一个煤矿。随后的13年,赵清林的煤矿逐渐发展成当地数一数二的大矿,最高时年产量能达到两万吨,最多的时候有150多名工人。
在爱干净的邓秀梅印象中,那段时光处处是“黑色”的。只要到煤矿上走一圈,什么都不用干,衣服、鞋就都是黑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粉尘味儿。“屋里的桌子每天擦,每天还落一层煤粉,儿子那会儿小,每天在矿上玩耍,除了眼睛,浑身又黑又脏。”
2000年,赵清林夫妇的生活迎来转机。这一年,曾因产煤而著称的门头沟,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政府下决心关闭全区的小煤矿。就在别的煤老板抱怨断了生路的时候,赵清林夫妇的内心却有一丝欣喜。
“以前我家老赵开煤矿确实挣了不少钱,可那会儿每天看到的都是黑压压的煤山,连点绿色都没有,而且总担心煤矿出安全事故。”邓秀梅早已受够了富庶却不安稳的生活,既然政府要关煤矿,赵清林夫妇一咬牙,遣散了矿上的工人,率先关了煤矿下了山。
没有了煤矿,今后该干什么?一开始赵清林夫妇心里也没有计划。俩人决定先放松一下,去大山外边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一次,在马来西亚旅游,夫妇俩参观了一个专门饲养蝴蝶的观光园,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跟老赵说,回来咱们也办个蝴蝶园吧,每天生活在美丽之中多好。”
2004年,赵清林和邓秀梅承包了龙泉雾村的15亩地,盖起了一间蝴蝶温室,重新开始创业。他们的蝴蝶,除了向一些专业机构购买种蛹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门头沟周边的山上采集的本地蝴蝶幼虫。目前,蝴蝶园饲养的蝴蝶品种包括柑橘凤蝶、丝带凤蝶、大紫侠蝶、绿带翠凤蝶等四大科目,20多个品种。
创业之初,艰辛不言而喻。野外捕蝴蝶,经常一走就是一天,几个烧饼、一壶矿泉水就是他们的口粮。每当看到从野外采集的蝴蝶幼虫经过精心喂养,化蛹成蝶,那一刻,心情就跟当年挖出煤时一样兴奋。靠着养蝴蝶,赵清林夫妇一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万元,虽然无法与挖煤相比,但让夫妇俩高兴的是,梦里无数次那种安稳踏实的生活,竟真的因为生态产业的转型而成为现实。
经过11年的发展,赵清林的蝴蝶园如同当年他的煤矿一样,小有名气。蝴蝶园的面积从最初的15亩扩大到30亩,除了养蝴蝶之外,还有蝴蝶标本销售、蝴蝶画制作等多种产业。为了在小小的蝴蝶身上赚更多的钱,赵清林找到城里的婚庆公司,开创了婚庆蝴蝶放飞项目,特别是在冬季,满屋纷飞的彩蝶,一定是婚礼现场最浪漫的一幕。
从当年的煤老板,到如今的养蝶人;从昔日采煤留下的满目疮痍,到现在植绿后的满山葱茏,门头沟区的生态转型在行进中已见成效。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门头沟区将继续处理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巩固首都西部的生态屏障,探索特色山区的发展模式,特色种植、绿色养殖和生态旅游将成为山区农民的替代产业,让更多以前靠吃资源为生的当地人,享受到生态变化带来的福利。
前些日子,赵清林去斋堂办事,路过当年挖煤的山坡。山下是一层层的梯田,种了核桃、杏树、板栗。山腰上是一排排的松树、柏树。“不仔细根本看不出来当年这里还开过矿,门头沟从矿区又变成大绿肺了。”赵清林对此变化格外感慨。
文/本报记者李天际
原标题:六旬煤老板关闭煤矿转行养蝴蝶(图)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