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高淳等“卫城城墙”不纳入明城墙打包申遗
南京明城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在江北六合也曾有一座明朝南京的卫城。记者昨天获悉,南京这些“卫城城墙”并不会打包纳入明城墙申遗。交汇点记者黄勇
六合明城墙曾让太平天国军一筹莫展
南京素来是兵家重点守护之地,而夺南京必先取江北。《江苏省文物地图》相关资料显示,根据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城墙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废止毁弃。明崇祯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墙,建成的城墙周长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达1647个,大致呈正方形,城外有护城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六合城垣被水冲塌,其后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地方政府相继修葺城墙。民国时期,经过历次修缮的六合城墙周长4410米,高达8.33米。
和南京城墙的城砖相比,六合城墙的城砖要小不少,反映了历史上的六合城墙只是县城城墙,比作为都城城墙的南京城墙要低几个档次。
从上面的诸多规格来看,六合城墙较为简陋。但实质上,六合城墙在军事防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六合民间流传着“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的说法,就是形容六合城池的坚固。
根据历史记载,1858年10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部攻打六合,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双方死亡过万。太平天国军一筹莫展之际,陈玉成使出最后一招——他命士兵挖掘地道灌入炸药,炸开城墙,杀入城内,六合清军守将温绍原战死。
“卫城城墙”不纳入打包申遗
历史变迁,如今,在六合城区,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大部分人都忘了小城六合有过那么一道气派的明城墙。
除了江北之外,南京的几个郊区,如高淳、溧水等也各自有过城墙,几乎都建于明清时期。高淳和溧水的城墙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但高淳老街旁边还保留着“迎薰门”的老地名,证明当地正是高淳城墙迎薰门的旧址。
有人曾提出,这些“卫城城墙”可以纳入广义上的“南京城墙”,进行打包申遗。但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表示,目前南京郊区的确有几处城墙遗迹,但它们并不从属于南京明都城城墙,并不会打包申遗。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