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无锡男孩的暑假作业 20天穿越2200公里川藏线
多参加这种户外运动来锻炼孩子坚韧的毅力,这样在将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孩子都不会害怕和退缩,都会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周瑀烨妈妈
这个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想必这是9月1日刚开学所有老师关心的问题。无锡大桥中学即将升入初二的周瑀烨,在这个暑假里,和他的妈妈一起,用20天的时间骑行了2200多公里,完成了从成都到拉萨的川藏行。
在母亲奚女士看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最重要,她不愿意让孩子每天到处补课。所以,和其他同学利用假期参加各种补习班不同,周瑀烨的闲暇时光都交给了骑行,而且每年暑假都要和母亲来一次“穷游”,从十岁开始的青海湖骑行到今年暑假的川藏行,计划里还有明年暑假的台湾行。 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这个不寻常的男孩
13岁的小周已是身高1米8的大小伙
8月28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周瑀烨时,13岁的小伙子已经长到快1.8米的个头,嗓音也颇具磁性。乍一看上去,他并没有因为20多天的户外运动而晒黑,母亲奚女士却在旁边开玩笑:“那是因为老娘每天晚上给他做美容。”
因为有妈妈的专业指导,周瑀烨在骑行过程中基本没受过伤。不过对于骑行的人来说,有个情况几乎无法避免,就是屁股的两个着力点一般都会被磨破。妈妈每天都会让小周涂抹一下清凉膏,孩子新陈代谢很快,一夜就会好很多。但一直在骑行,屁股上的受力点还是会变成老茧,这次长时间川藏线骑行,小周屁股的两个受力点又被磨出红点子,情况还有点严重,不停地掉皮。
有个不寻常的妈妈
她是个骑行达人,想陪儿子骑到18岁
奚女士是个骑行达人,曾经在几年前骑行过一次川藏线。她接触骑行是出于身体健康考虑,多运动来加速新陈代谢。她试了爬山、跑步,最后发现只有骑行最适合自己调整健康状态。
骑行在体力方面是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奚女士也是从5公里到10公里,慢慢增加的。此前,奚女士在无锡八佰伴一个珠宝柜台做销售员,因为骑行的时间不够,再加上自己爱好做美食,她索性就辞职,利用骑车做起了私房菜外卖。去年在三阳百盛地铁站,她开了一个烧卖店,为了此次川藏行,她考虑很久将小店托管了出去,她想全身心地陪着儿子一路慢慢骑下去,直到孩子18岁。
“18岁以后孩子可以独立了,自己的路只能让他自己走了。”奚女士说。
他说,要像妈妈一样迎接挑战
提起这次川藏行,奚女士说,自己起初没想到再去,这次完全是被儿子逼的。
周瑀烨说,妈妈当年用骑行川藏线的方式成就了自己,这一次他也要像妈妈一样迎接挑战。奚女士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一来考虑到孩子年纪小,二来因为骑行路线和时间较长,怕孩子吃不消,会半途而废。谁知道,周瑀烨一直缠着她,还特意在周末增加体能训练。奚女士心软了。
为了坚定信心,周瑀烨特地给母亲写下保证书,承诺坚决不在骑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乱发脾气,保证骑行过程中不推车,不搭车,不弃车,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就立即停止骑行,并一起回无锡。如果做不到,就惩罚他在平时每篇作文300字的基础上增加200字——奚女士说,写作文是儿子最痛恨的一件事。
出发前,母子俩按照之前多次出行的经验,对每天的开销制定了标准。这一次,川藏行的额度是每天不得超过150元,财务由周瑀烨一人负责。
7月16日,母子俩出发搭乘动车直奔成都,开始了川藏骑行。由于每天开销的费用有限,他们的主食主要集中在蛋炒饭、面条、饼等物美价廉的食品上。奚女士笑着说,母子俩通常共吃一碗蛋炒饭,有时候儿子在点餐时都要跟厨师强调,饭要多放一点。有的时候还会临时买一点饼带着,饿的时候就着水吃,肚子里胀一胀也就饱了。条件不好的时候住25元一个床位的工棚,经济稍有结余时就选择100元的标间,去吃一顿牦牛肉。
“先紧后松,这就是周瑀烨的经济理念。”奚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
翻越14座高山,2200公里20天骑完
奚女士介绍,由于318川藏线骑行越来越成熟,因此除了遇到修路外,路况整体良好。每天骑行的里程数因道路情况而定,有的时候一天可以骑行180公里,有的时候只能骑60公里,20天的坚持,他们终于骑完2200公里全程。
相对于高原山区时而出现的冰雹等坏天气,小周认为对他们最大的考验其实是不断地上山下山。紫牛新闻记者从线路图上大概数了一下,一路下来,要翻越14座高山,海拔最高的是5000多米的东达山。
此外,途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让小周记忆深刻。从海子山下来有6个隧道,隧道里没有光照,很黑,母子俩也没有戴头灯,他们一开始有点害怕,还好途中先是遇到一个带着大灯的湖北骑友,后来又遇上另外两个骑友,就这样一行人在隧道里往前骑。出了隧道遇到上坡,湖北的骑友就下来推车,并劝说周瑀烨也下来推,骑不动就不要骑了,另外两个骑友在他的怂恿下下来推车,但周瑀烨和妈妈两个人采取S形行进路线坚持骑行。
“当时我真的骑不动了,但一想起自己写的保证书,就把这个念头放弃了。”小周说,他告诉自己,不管再累再难,就是不能下车,一旦下车,就像气球彻底泄了气,后面的路就更难走了。
在靠近此行最高海拔东达山最后一公里处,母子俩竟然发现了两块不一样的里程碑,妈妈开始抱怨。奚女士解释,因为那个时候哪怕多骑100米都是不愿意的,所以当她骑过一块后又看到一块意味着这段路还没结束的里程碑时,她心里非常不乐意。没想到周瑀烨只说了一句话:“抱怨有什么用,难道你还能不骑吗?”说完,一个人又默默地骑走了。
奚女士说,听完这一句话,她其实内心是开心的,因为儿子懂得了如何面对,并用实际行动去解决。
他们眼中的骑行与生活
车轮丈量世界坚持总会迎来阳光
回顾自己的骑行生涯,周瑀烨告诉记者,十岁时的青海湖骑行是他认为最艰苦的一次,可能因为当时年纪小身体应付不了,相比之下川藏行并没有觉得多难。
从十岁坚持骑行到现在,小周说自己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川藏骑行途中,他看到那些朝拜的人,就这样一步一叩首,同样的动作坚持4个月到半年。与之相比,自己的骑行,根本不算什么。
“任何难题只要坚持都会有办法解决,就像骑行中遇到冰雹遇到大雨,你没有办法退缩,你只能前进,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迎来阳光。”
儿子骑行这么多年来,奚女士发现小周变化越来越大。去年小学考初中,老师们都不看好他,但是他依然不急不躁,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最后考入了无锡数一数二的大桥中学。
“他的心态现在非常好。”奚女士说,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小周会像男子汉一样有责任心,照顾自己照顾别人。
对于今后的规划,奚女士没像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她看来,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母子俩约好,每到暑假就会来一趟骑行穷游,下一站是台湾环岛行,他们的目标就是用车轮丈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