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你用上了吗?
图为陆一美食富源店的服务员正在摆放公筷公勺。盛义摄
餐饮堂食恢复,久违的美食回归,朋友聚餐也明显增多。然而疫情之下,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那么您会选择使用公筷吗?
酒店使用范围扩大到宴会
昨天中午11:00,记者来到百盛酒店弘毅店,在完成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等环节后进入酒店。一走进大堂,“公勺公筷 健康分餐”的宣传牌摆放在醒目位置。二楼的包厢内,一名服务员正在为预订就餐的客人摆放餐具。餐桌上,除了常规的碗筷外,每个座位前还多配了一双白色的公筷。在圆桌台面上,还另外放置了两套白色筷子和勺子。
“店内提供的公筷为白色,客人使用的筷子是黑色,方便大家在就餐时识别公筷,避免混淆。”百盛酒店弘毅店店长吴江帆介绍,去年4月开始,酒店就已经实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给每位客人配备两双筷子,并且每道菜品也会配上公勺。现在特殊时期,酒店会更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服务员上菜时都会善意提醒,而用餐的客人防疫意识也都很强,总会积极回应,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最近,酒店又重新定制了一批公筷,将在筷子上印上“公筷公勺”字样,公筷的长度也将比普通筷子长两三厘米,以便顾客更好地区分。
吴江帆说,百盛的三家酒店一直坚持使用公筷公勺,效果很不错,基本上每一位到包厢吃饭的客人会主动遵循。公勺公筷除了在包厢使用,在宴会现场也是全面铺开。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客人很自觉地就接受了。
在陆一美食富源店,店内专门制作了“公勺公筷,幸福乘倍”“给人夹菜是好意,没准别人不乐意”“多一双筷子,多一份心安”等宣传海报,餐桌上放置了“公勺公筷 公私分开”等温馨提示牌。“现在来就餐的客人已经能比较自觉地使用公筷公勺了。”陆一美食负责人陆甫良告诉记者,店内专门定制了一批带盒子的公勺公筷供顾客使用,另外每张餐桌上还会摆放一套公用汤勺和漏勺,促进市民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自从摆放了公筷公勺以来,有不少顾客会主动去使用,觉得这样更加干净卫生。”陆甫良说,但还是有顾客因习惯了以前的就餐方式,觉得用公筷公勺有些麻烦。
多数小餐厅未主动提供公筷
受疫情影响,我市仍有部分餐饮店未开放堂食。记者走访了多家已开放堂食的餐馆,看到大多数餐馆有公勺提供,但主动提供公筷的较少,即便主动提供的也并未引导顾客使用。
在合兴路一家餐饮店内,记者发现,就餐前,桌子上会摆放与就餐人数相应的餐具,无多余餐具,上菜后也未提供公筷,但是在上汤类菜时会提供公勺。店员告诉记者:“餐厅没有准备专门的公筷,如果顾客有需要会免费提供,但主动要求使用公筷的顾客很少。”
吃火锅如果不用公筷公勺的话,很容易吃到别人“口水”。在车站路一家火锅店里记者看到,顾客就餐前,服务员便会摆放上公用的汤勺及漏勺。“给客人下菜用一次性的公筷,这样比较干净卫生。”店员表示,吃火锅有公用漏勺,但是没有公筷。记者在火锅店观察后发现,虽然大部分顾客下菜时会使用公勺公筷,但在夹熟食时使用公筷的顾客较少,店员也并未引导顾客使用公筷。
采访中,部分餐馆工作人员表示,没有主动为顾客提供公筷公勺,如果顾客就餐时有需要,会提供。“店内没有专门的公筷公勺,需要的话,无非就是多拿几双筷子、几个勺子。”有服务员表示。
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这些安全用餐举措不是小事,而是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对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围桌共食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饮食方式,在平时也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幽门螺旋杆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交叉感染。
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我市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在筑牢餐饮食品安全防线的同时,在全市餐饮业开展“公筷行动”,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营造文明的用餐环境,构建“食品安全+健康+文明”餐饮新业态。倡导特大型、大型餐饮单位实行分餐制的,备足公筷公勺;实行合餐制的,为每位宾客提供一套公筷公勺和一套个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或者在上菜(含主食、水果)时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中型餐饮单位每张餐桌公筷公勺摆放数量至少4套,提倡一人一套公筷(勺)或一菜一公筷(勺)。其他类型餐饮单位视情况,合理确定配备数量。对于使用公筷公勺,很多市民的观念也在慢慢地改变,从最初的觉得麻烦、多余,到慢慢认识到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公勺更是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采访中,有餐饮店负责人指出,让市民充分认识到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此类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