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祭现场四大元素 近万只胸花可永久保存

14.12.2015  08:42
胸花 CFP 供图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胸花 CFP 供图

  三军仪仗队敬献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八只大花圈;每个人佩戴的或白或黑的胸花;引人瞩目的国家公祭鼎……昨天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这些元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祭奠音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花圈、胸花和国家公祭鼎的制作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现代快报记者为你揭秘。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金凤

   八只花圈 23个插花高手连夜扎好,每朵花都开得一样

  仪式上,由16名三军仪仗队队员抬上台、敬献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八只大花圈格外引人瞩目。由白、黄、绿三色组成的花圈有啥含义?

  参与制作花圈的江苏省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唐梅英介绍说,每个颜色都有特别的寓意,比如白色代表哀思,黄色表达希望,绿色是和平的象征,周边特别配上松枝还有一层意思,雪松是南京的市树,还可以体现南京是博爱之都。

  不少人好奇,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八只花圈是如何扎出来的?

  “今年的花圈看起来更加精致,每只花圈用了1300—1400朵菊花,每朵花的开放度,我们都要求一样。”唐梅英说,23位插花高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一边拍照一边对照,确保花圈看起来一样。

  据悉,为了赶上12号的彩排,23名插花高手11号晚上9点就开始扎,一直忙到12号凌晨1点多。“彩排完了,我们就给花圈喷营养液、修补不好的花头,从而保持花圈的新鲜度。

   胸花 全手工缝制,可永久保存

  昨天来到现场的每个人,胸前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即一枚或白色或黑色的胸花。

  快报记者看到,幸存者老人佩戴的是白色的胸花。洁白的绢花上,四周是9朵雏菊,中间是一只“和平鸽”,上面印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2015、12、13”字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胸花的造型既表达了对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也代表了追求和平、珍惜和平的理念。昨天现场大概发放了近万只胸花,全部是手工缝制的,可以永久保存。

  “我们20个工人,花了40多天的时间,加班加点,全部手工制作的。”江苏爱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此次胸花的制作,相关人士介绍说,因为宣读《和平宣言》的学生穿的是白色的衣服,所以有部分胸花是由黑色的绢花缝制的,其他都一样,上面的雏菊还是白色,“雏菊全是树脂做成的,可以长久保存。

   祭奠音乐 解放军军乐团现场演奏

  与去年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一样,仪式现场的祭奠音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昨天共演奏了三首乐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公祭献曲1》、《公祭献曲2》。

  “纪念活动中不仅是哭泣,后面更有一种骨气”,多次参加七七事变、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现场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对于仪式音乐有着相当的创编能力和一流的演奏水平。

  比如,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军乐团年轻的作曲家郭思达根据国家公祭仪式的要求,在《安魂曲》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更加清晰的旋律线,比如,增加了小号、军鼓的点睛,让低回的乐曲增添昂扬的亮色,在清脆嘹亮的小号、铿锵有力的军鼓带动下,《公祭献曲1》的音乐从悲壮中渐进,情绪更加饱满,富有张力,表现出民族抗争的骨气和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