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基金会雪中送炭,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让我能够安心治疗。”5月21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盘城派出所社区民警陆绍明说。
去年9月7日,陆绍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南京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依据相关政策为其送去了26万余元的医疗救助金。
对于陆绍明的救助并非特例,和陆绍明一样倍感暖心的还有南京市公安局1.4万名民警和他们的家属。据悉,自2015年7月10日南京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成立以来,已救助帮扶民警及家属2541人次。
以警为本从优待警
“警察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牺牲最大的群体,广大民警由于长期处于超负荷连轴转状态,积劳成疾、亚健康、慢性病等状况比较普遍。”南京市公安局工会副主席、南京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理事詹玮说,2015年全市民警体检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身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有170多人,其中每年因病治疗医保自费额度在5万元以上的有56人,自费超过10万元的有31人。因自身和家属患病及实际收入低而造成生活困难的民警家庭有370余户,因公牺牲、因公伤残和因长期积劳成疾患病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近百个。
决不让民警流血流汗又流泪。南京市公安局党委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成立了南京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这项工程极大增强了广大民警的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使民警充分享受到南京公安大家庭的温暖。”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杜浦生表示。
救助帮扶坚持三大原则
该基金会不仅将每年两次的集中救助和及时帮扶相结合,还在具体实施中始终秉承全面性、广泛性和公平性三大原则。
救助对象彰显全面性。基金会不仅惠及民警本人,还惠及民警家属,包括民警的配偶、子女,以及民警的父母、岳父母。
救助范围上突出广泛性。基金会救助帮扶范围既包含公安英烈、因公牺牲的民警,又包含因公负伤、因公伤残、积劳成疾病故的民警;既包含身患严重疾病、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民警,又包含突遇家庭变故、实际收入低的生活困难民警。清明节前夕,基金会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原浦口分局刑警大队民警范飞的家属发放了补助金;1月18日,玄武分局板仓派出所副所长曾臻在对一盗窃路灯电缆的犯罪团伙进行追捕时,左脚踝骨折。两天后,基金会就将因公负伤慰问金送到了曾臻家中。
救助力度上保障公平性。基金会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救助帮扶标准,让真正困难及困难程度大的民警和民警家庭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救助帮扶。
暖心工程让民警纷纷点赞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南京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坚持与时俱进,主动破解难题,日趋完善机制。
2015年8月,基金会在特困民警情况专项调查摸底中发现,全局有6个特困民警家庭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所需学费成为民警家庭新的生活负担。经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南京市公安局党委批准,基金会将其纳入特困补助范围,每人每年发放一定补助,直至大学毕业。目前,已经有16名特困民警子女享受到了“金秋助学”带来的温暖。
针对一些身患严重疾病的民警由于家庭困难一时难以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实际情况,基金会拓宽惠警思路,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和市公安局党委同意,出台实施了《全市公安民警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费用先期垫付暂行规定》。最近,化工园分局民警卞海身患胰腺癌需要住院手术,基金会帮其先期垫付了9万元的住院费用,使其得以及时接受治疗。
“救助一个人,温暖一帮人;帮扶一个家庭,激励一支队伍”,广大基层民警和民警家属纷纷点赞南京市公安局这一造福民警的暖心工程。
据统计,基金会成立近两年来,已累计救助帮扶民警及家属2541人次,其中完成民警、民警家属(配偶、子女、父母)大病救助396人次,伤残民警特困补助286人次,困难民警特困补助745人次,离退休民警特困补助80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