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全面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国光
如期实现到2020年我国气象现代化目标,关键是全面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谋划和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
一、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是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
气象预报始终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气象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准确的气象预报和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气象预报工作要求更高。党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战略性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重大灾害应对防范、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更精准、更及时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做好气象预报工作,使命更光荣,任务也更艰巨。
气象预报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气象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 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气象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关心气象工作,实际上关心的还是气象预报是否准确、及时。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气象工作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气象预报作为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公共品”。“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成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始终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气象预报业务是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核心,气象预报水平始终是检验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气象局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气象预报工作,将气象预报工作始终放在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地位。199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南昌、成都、海口、苏州召开了六次全国气象预报工作会议,2010年和2011年又先后印发了《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和《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着力推进气象预报业务改革发展。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气象预报业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各方面对气象预报业务的期待和要求也很高,我国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理念、核心技术、预报员队伍素质等方面的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大力提升我国气象预报业务水平,任重道远。
二、需求牵引,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我国气象预报业务上水平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指南,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体现。推动气象预报业务改革发展,要准确把握气象预报发展规律,自觉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到气象预报业务改革发展中。从全球发展态势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以数值预报为基础,以预报平台为工具,逐步向精准化、无缝隙、长时效、可视化、客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向智慧型气象预报方向发展。因此,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与改进,更加重视预报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更加重视预报、观测、服务、科研各系统之间的互动,更加重视气象预报业务的一体化、集约化。实现这些特质就是要靠创新,要靠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第一,创新驱动,着力提高气象预报业务核心技术水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气象科技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特别是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必须把基点落实到创新上,必须依靠创新来解决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天气气候模式核心技术研发和业务化,在预报系统的精细化、自动化等方面技术积累雄厚,大幅度领先于我国。我们要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关键还是要在气象预报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我们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自己,只能靠创新。我们必须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创新作为激发气象预报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气象预报体制,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气象预报发展模式,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气象预报业务发展上水平。如果我们不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我国在全球气象科技竞争中仍处于“下风”,也谈不上实现中国的气象现代化。
第二,统筹协调,着力弥补气象预报业务技术体制突出短板。 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发展短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统筹推进气象预报业务与气象观测业务、气象服务业务之间的协调发展。 破除气象业务“条块化”的传统思维,按照气象业务“一盘棋”的思路,统筹观测、预报、服务业务的规划设计和发展建设,强化观测基础业务对预报和服务业务的支撑,坚持预报业务发展必须围绕气象服务的需求,推动气象服务更充分体现观测、预报的发展成果。 二要统筹气象预报业务与气象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协调发展。 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引领和支撑,也离不开人才队伍的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思维、现代化的理念、现代化的素质。要切实强化科技在气象预报技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围绕预报关键技术的发展,组织科研规划设计,科研技术攻关和科研评估。要统筹规划气象部门科技队伍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气象预报业务的人才布局和队伍结构。 三要统筹天气、气候业务的发展。 要按照“大”预报业务的思路,推进天气气候业务的紧密结合和有机融合,适应预报业务无缝隙发展的大趋势。 四要统筹国家级、区域级、省级气象预报业务的发展。 要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属地化思维,在数值预报及关键预报技术研发方面,加大区域技术研发协同,加大国家级和区域之间的协同,做到两个协同。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和业务发展的支持,同步提升气象预报业务技术水平。总之,要把协调发展作为推动气象预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气象预报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三,围绕绿色发展新需求,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蓝天绿水、环境气候、健康身心、安全福祉等保障需求越来越高,也要求我们气象预报更精准、更及时,气象服务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也对气象预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引领气象业务发展,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坚持服务引领和科技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方式和幸福内涵的新期待,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绿色发展的新需求引领气象预报业务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气象预报、环境气象预报、能源气象预报、水文气象预报、海洋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报等业务,着力提升我国专业气象预报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开放合作,努力构建气象预报业务发展新格局。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开放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十三五”时期,国家“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的实施,对开放型的全球气象预报业务提出了新要求。气象预报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发展的布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不断提升开放层次,形成有重点、有侧重,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开放新体制。开放合作是全面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广大气象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拿出行动。对内开放合作要体现深度,对外开放合作要体现风范,要有重点,特别是当前要在数值预报模式等重点领域深化与国内外的合作,比如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等世界先进气象业务机构的合作,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的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共同攻关气象预报重大核心技术。同时,还要坚持需求牵引,深化部门合作,与民航部门共同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化和短时临近预报的能力和水平;与水文部门共同提升定量化降水预报的能力和水平;与海洋部门共同推动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发展,提升气候预测、评估能力和水平等等。
第五,共建共享,努力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的气象预报发展成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着力推动以气象预报为基础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气象预报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气象预报发展成果。要大力加强气象预报产品、技术、系统、平台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不仅仅是在气象部门内部共享,更要广泛地让这些公共资源普惠大众,为社会大众搭好台,激发气象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挖掘气象潜在经济社会效益。要充分运用好“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互联网思维与气象信息化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推进智能化众创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
三、凝聚力量,努力实现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目标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预报业务工作,把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放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特别是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责任要落实,可检查、可考核,要抓实。
二是要强化科技支撑。 继续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集中国内外气象预报领域的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在“十三五”取得气象预报业务核心技术的突破。要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中气象预报的关键核心前沿问题组织攻关。要建立健全以业务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机制,进一步促进气象预报研究和业务的结合,构建开放的科研成果业务转化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三是要制定和落实预报人才专项计划。 要把预报员队伍建设作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气象预报人才专项计划,引导和培养创新型、专家型(研究型)和综合型的新型预报员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需求。预报员是气象业务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岗位之一,预报员工作压力大,责任心也最强。各级气象部门要理解、尊重、关心和支持预报员,帮助解决预报员学习、生活、待遇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预报员的评估和激励机制,继续探索预报员分级制度。气象预报员也要继续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在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中主动作为,发挥主力军作用。
四是要认真落实“十三五”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 《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确立的气象预报业务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要纳入“十三五”全国气象发展规划中。各省(区、市)气象局、各有关直属单位要结合实际,全面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气象预报业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计划财务部门要保证气象预报业务运行、建设和改革所需经费,建立相应的长期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包括设立气象预报业务专项,确保“十三五”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我们已经处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冲刺阶段。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为2020年基本实现我国气象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