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全过程控制 全方位参与“粮食全产业链”着力化解转型期农村种销难题

18.03.2015  15:57

      近年来,如东县紧紧依靠省、市正确领导,立足如东产业优势,创新打造了一个涵盖“种、管、收、储、加、销”等多领域、囊括“政府职能部门、为农服务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粮食全产业链,涉及13个镇(区)、17个家庭农场、37家全托管企业,服务农户3500户,服务规模2万多亩,有效解决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谁来销,怎么销”等问题。

      一、坚持全过程统筹,聚力打造组织链条。

      建设粮食全产业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是前提。针对涉及部门多、环节多、要素多等特点,我县从打造组织链条入手,全程统筹、高位推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确立“市场导向、规模种植、标准生产、品牌发展、合作共赢”五大原则,科学制定《如东县优质稻米、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实施内容、推进计划和责任单位,并注重对《方案》的动态优化,全程统领粮食全产业链建设。二是强化行政推动。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实施专项考核,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强化行政推动。粮食部门还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具体落实责任人员,及时解决推进难题。三是强化导向引领。打造粮食全产业链,对如东来说,是放大优势产业辐射效应、挖掘富民产业巨大潜力、激活传统产业转型动力的有效方式。我县通过立体式媒体宣传,引导相关部门转变理念、增进共识,鼓励各类主体因地制宜、主动参与,营造了合力打造粮食全产业链的浓烈氛围。

      二、注重全环节控制,致力打造核心链条。

      建设粮食全产业链是一项品质性工程,严格各环节控制是核心。我县准确把握种植、管理、收储、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创新举措,务实推进,确保了全产业链每道工序的科学、规范、高效。一是连片化种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粮食全托管等主体集中,确定种植品种、选定技术服务机构、招募种粮能手、建设烘干中心等工作同步跟进,保证了连片种植基地的顺利培植,全县连片种植基地总面积8000多亩,仅201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流转土地就达6050亩,确保了优质稻谷、小麦的纯度。二是标准化生产。制定优质大米、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单体规模300亩以上的基地,严格按标准规程操作,所有投入品均选用无公害生产目录产品,并由服务单位统一配送,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可追溯。在播种阶段,精选“常农粳8号”、“浩麦1号”、“扬麦16”等优质品种,统一供种、统一耕作;在培管阶段,强化科技指导,统一除草、施肥、喷药;在收割阶段,因地制宜选择耕作机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三是订单化收储。由县内粮食加工收储企业与经营主体签订优质稻米、小麦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价5%-10%进行收购。同时对高水分粮食进行烘干处理,对杂质超标的进行除杂处理。坚持科学储粮,充分利用现代储粮设施,正常开展粮情检测、机械通风和虫害熏蒸处理,实施“三低”保管,全县国有粮企日烘干能力达600吨。四是品牌化提升。实施精密加工,推广二维码标识,由粮食部门牵头申请注册“如东大米”地理标志,生产基地申领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识,同时与国内大型粮食企业、超市联姻,不断开拓粮食市场,以产品的品牌化,确保了效益的最大化。

      三、突出全方位协同,合力打造联动链条。

      建设粮食全产业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加强全方位协同是关键。我县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一条立体化的联动链条。一是点面联动。在推动全县面上基地建设的同时,由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牵头,在新店镇汤园社区、袁庄镇小康村和苴镇九阳村共流转土地1200亩,培植千亩优质粮示范种植基地,种植“常农粳8号”,亩产达680公斤以上;与南通中江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并联手全县22家种粮大户,培育万亩优质粮产销示范基地,全县合同定购1.1万亩共7400吨优质水稻全部入库;并与大型面粉生产企业南通博爱面粉有限公司签订了1.5万亩优质小麦代购代储协议。二是上下联动。建立全产业链协作组,从县相关职能部门到村两委,从农业服务企业到粮食加工企业,共同构建了一个成员层级覆盖、角色定位明晰的责任体系。村两委发挥组织职能,充分尊重粮农意见,搞好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配套;为农服务企业发挥中介职能,制定行业规范标准,提供优质品牌和农资服务;国有粮食企业还探索创新了直接流转土地、招募种粮能手等多种模式。三是部门联动。农委负责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规划和管理;粮食部门负责订单收储、价格政策、纯度监管,农技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种植技术;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保障和监督。通过相关职能的无缝对接,打出了一套联动组合拳——农业产业化“联盟”。

      四、追求全领域共赢,竭力打造效益链条。

      建设粮食全产业链是一项普惠性工程,实现各领域共赢,是根本目标,也是最终目标。通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打造了一条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效益于一体的“价值链”。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生产率低下等难题,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有效应对了城镇化、工业化、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优质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对粮食安全的挑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全产业链采取统一、规范化管理,优化了种植品种,保证了产品质量。特别是由于农药使用频率的下降,减少了药物残留,促进了粮食质量安全。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凭借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优势,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优选良种、科学种植、订单收购、品牌销售等途径,增加了产品附加值。2014年累计为基地联盟成员直接增收超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