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的讨论前提就错了

04.08.2020  15:30

■  沈洋

最近《三十而已》这部电视剧在国内热播,我看了头两集、分集剧情介绍以及有关剧情的讨论。我注意到该电视剧激起了“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的争议。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第一,剧中的女主角顾佳虽然自称“全职太太”,但实际上她和丈夫一起经营公司,她参与了公司的很多决定,因此她并不符合“全职太太”的定义。英文文献公认的对于全职妈妈(stay-at-home  mothers)的定义是:全职(full-time)在家与孩子在一起,通常孩子还没有到入学年龄。而顾佳一开始参与公司经营,之后自己创业,家里有全职保姆,并不是全职妈妈或者全职太太。不知道是编剧和导演对于全职妈妈有误解,还是故意想展示女主角顾佳性格方面存在的自我矮化。在剧中,她自我定位为“全职太太”,并且在家中也称丈夫为“许总”是家庭的“一家之主”,暗含着在婚姻中女性的自我矮化。明明自己能力很强,却要刻意去维护丈夫的自尊心,经常夸赞丈夫。类似女人不要太强势、要给男人留面子、要顾及男性自尊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有些女性也内化了这种观点,使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施展。在霍赫希尔德的“the  second  shift”里也有类似的发现,有的家庭实际上是“女主外、男主内”的分工模式,但为了保全男性尊严,以及维护传统性别分工,刻意宣称自己家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妻之间制造出的家庭神话(family  myth)使得婚姻生活得以平稳地持续,但往往是女性对婚姻的维系做出更多牺牲,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

第二,“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的讨论,其实还是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的逻辑上,这带来两个问题,首先,强调人的“独立”,忽视了人与人更多时候是互相依存的。其次,仅仅把赚钱能力与是否独立挂钩,用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也落入了新自由主义的陷阱。什么是独立?谁有资格来裁决什么是独立?依靠全职妈妈照顾家庭的、家务什么都不会做的男性,是“独立男性”吗?没有女人的照料就没法好好生活的男人,在我看来也不能算独立男性。

像顾佳这样的事业家庭两手抓的女性,在大城市非常常见。在上海,绝大多数已生育的育龄女性都有工作。陈蓉在上海的调研发现,二孩妈妈中,仅有11.5%的女性没有收入,上海女性的就业率位于世界前列。相比之下,瑞典被认为是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超过70%的已育妇女有工作。这与0~3岁托育机构全面覆盖密不可分。在瑞典,85%的2岁幼儿在正规的托育机构里托管。而在上海0~3岁婴幼儿入托比例仅有12%。大量的照料重担都落在祖辈和母亲身上,而一旦祖辈,尤其是祖母和外祖母身体不佳,母亲很可能既要照顾下一代,又要照顾上一代。

我们研究(编者注:关于《二孩妈妈的职业发展轨迹》研究,访谈了26位上海二孩妈妈)的被访者之一小辰就是因为自己母亲生病,无法帮忙带孩子,而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当问及“你从全职工作到成为全职妈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吗?”她说:“心理准备蛮久,因为我知道上班要比在家里轻松,真的是这样,家里主要还是精神上的,比如我妈这个礼拜要看病,要提前两个礼拜预约啊,外婆什么时候要看病啊,看的病也不止一个科室,就是要惦记的事情太多了,什么时候要开家长会啦这些。这些我老公都不管的。”小辰作为高学历二孩妈妈,既要定期陪她母亲和外婆去看病,又要照顾孩子,不得已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而她的丈夫每天在家打6、7个小时游戏,不做家务,也很少参与育儿。小辰提到:“其实做家务这种最累的不是体力上的,而是你脑子里会一直有一个钟,几点要干嘛,这个一点都不能错乱,精神上挺累的,但是在精神上他一点都没有帮我分担。”小辰的叙述反映了认知劳动对人造成的精神负担。虽然自称“全职妈妈”,但小辰时不时会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丈夫一起工作,因此,和顾佳一样,她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妈妈。小陈说她想过离婚,但只是想以此威胁丈夫,希望他多做家务,而不是真的想离婚。但是这样的威胁效果有限。

顾佳”们作为高学历的、工作能力非常强的现代女性,是不是能挑战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是不是可以对丈夫的要求更高?一部好的电视剧不应该仅仅展现社会现实,而是应该让角色能够突破传统,突破自我局限,让观众有所反思。希望该电视剧的大结局能对性别平等有更多观照,对现代女性如何打破困境有所启示。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