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持续干旱降水少 北调东引江苏全力补水保生产
继5-7月全省发生春夏连旱后,8月下旬以来,全省再次持续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由于持续的气象干旱,全省湖库蓄水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如果后期仍无有效降雨,对今年秋冬及明春的农业生产、部分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气象干旱持续,江苏省如何保城乡供水、保农业生产?
湖库蓄水明显偏低 淮河干流接近断流
水情监测显示,今年8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2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其中淮北地区降水量列1951年以来倒数第三位。特别是9月中旬以来,江淮之间大部和苏南中西部近60天累计雨量均不足10毫米,江淮之间中部和苏南中西部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新低。
同时,长江来水偏枯,淮沂沭泗基本没有来水。10日,长江大通流量19300立方米每秒,比常年同期偏少19%;沿江的南京、镇江、江阴等站高潮位比常年同期偏低约0.3~0.6米,影响沿江地区涵闸引水。由于淮河上中游地区今年3月以来降雨稀少,入洪泽湖的水量59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7%,淮河干流入洪泽湖水量43.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9%,其中7月以来淮河干流来水仅7.26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5%;9月中旬起淮河干流再次基本接近断流;沂沭泗诸河9月中旬起基本无来水。
在降雨偏少、来水偏枯的双重作用下,江苏省湖库蓄水明显不足。10日,苏北地区主要水源地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石梁河水库水位均比正常蓄水位低1米以上,其中洪泽湖比正常蓄水位低1.75米,处于枯水蓝色预警状态。“三湖一库”总蓄水量23.9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6%。高邮湖水位5.44米,比常年同期偏低0.32米。太湖水位3.06米,较常年同期偏低0.14米。全省除石梁河水库外的48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5.91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6%,其中江淮之间中型水库总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1%。
受持续干旱少雨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旱象。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省小麦播种过五成,油菜播栽达八成,由于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墒情普遍亏缺。六合、高淳等丘陵山区以及其他高亢地区农田土壤墒情差,需要抢墒造墒,才能满足秋播需要。
统筹配置水源 全力投入抗旱
针对严重的气象干旱,省防办统筹配置水源,调度水利工程,加强湖库蓄水保水,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工作。
省防办多次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对主要湖库水位进行滚动预报,研究部署抗旱调度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秋旱的情况,加大江水北调规模,向苏北地区补水,9月12日调度加大江都、淮安、淮阴等泵站流量,全力抽水北送,解决各地抗旱用水;10月9日起利用宝应站及金宝线金湖、石港、洪泽等站向洪泽湖补湖;11月1日起启用淮安四站,加大北调流量,进一步减少洪泽湖出湖流量。截至11月9日,今年以来江都站、宝应站累计抗旱抽水分别为58.6亿立方米、8.00亿立方米,洪泽站补给洪泽湖水量8.29亿立方米。
此外,江苏省还全力实施江水东引,截至11月9日,今年以来江都东闸、高港枢纽两枢纽累计引江水量达109.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引江济太常熟枢纽累计引水量5.63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水量1.18亿立方米。
针对沿江部分河道水位偏低、沿江水闸自引水量不足的情况,省防办9月中旬起调度秦淮新河站开机引水,维持秦淮河水位不低于7米;9月24日起调度谏壁枢纽闸泵联合运行,维持苏南运河合理水位;10月25日起调度新沟河江边枢纽节制闸引水,为无锡、常州区域补水。
农田水利建设 增强抗旱能力
同时,江苏省也在不断增强农田自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记者从省政府12日召开的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入冬以来,江苏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两项工作均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江苏省农田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全年计划投资7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多万亩,全省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将为今年农业正常生产提供保障,也为巩固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节约农业用水,江苏省明确,到2020年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以上。鼓励节水灌溉与农技、农机、农艺等相结合,提高水、肥、药的利用率。以农业生态系统、沟渠生态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配套建设。江苏省还将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把农业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水主体;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获悉,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江苏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省政府激励考核事项。今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资标准提高到1750元,高效节水灌溉亩均财政投资标准2500元。(吴琼)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