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19家全省性协会商会试点摘“红顶” 脱钩不脱管
我省第二批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名单近日出炉,159个全省性商协会与行政机关正式脱钩。加上去年6月下旬确定的60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首批试点,脱钩试点单位已有219家,约占全省性“应脱”商协会的半壁江山。
第二批脱钩试点单位包括江苏省投资协会、江苏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江苏省农村应用计算协会、江苏省体育场馆协会等,业务主管单位涉及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交通厅等31个省级部门。与第一批试点相比,脱钩试点单位大幅增加,业务主管单位也新增3个。
“这项工作按照《江苏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展开,序时进度与国家要求相吻合。”省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君良说,第二批试点将通过综合监管既实现有序管理又防止“一脱就死”。我省明确,脱钩的商协会业务指导仍由原主管部门负责,脱钩不脱管,党建等工作初步考虑由省民政部门负责。明年底前完成全省性商协会脱钩工作,市级和县(区)级脱钩工作大部分于今年结束。
资料显示,首批试点前全省有行业协会商会4800多家,占全省社会组织总数的6%。其中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450家、市级约1500家、县(区)级约2850家。
一些背靠政府部门的商协会、行业中介,过去被人们称为“二政府”“红顶中介”。它们有的本来就是政府的事业单位;有的是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翻牌”成了企业;有的虽是市场化民营机构,但和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这些机构虽在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更多为社会各界所诟病——有的一面收市场之利,一面揽政府之权,靠机关吃企业,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服务乱、收费高、垄断性强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
专家认为,与政府部门脱钩,让这些商协会组织回归中介原有属性,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到润滑剂、助推器、桥梁纽带作用,既是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行业商协会自身更好发展的需要。
江苏省眼镜行业协会是第二批脱钩的全省性商协会之一,对此次脱钩,会长蔡来成更多的是期待。据他介绍,省眼镜行业协会原本属省轻工厅管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都由相关业务处人士兼任,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不成问题。省轻工厅撤销后,协会主管部门改成省经信委,办公地点、办公经费乃至函件邮寄费等都要协会自己解决。协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市场秩序监管、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建设等工作,奠定了全国行业“老大哥”地位。
不过,蔡来成坦言:“协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很多会员企业老板对参加协会活动比较积极。现在企业老板大多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了,加上有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协会影响力大不如前。”他举例,隐形眼镜(软性)使用已相当普遍,但有关部门将其归为三类医疗器械,要求经营者具备食药监部门颁发的销售许可证,前置条件包括眼科医生、经营面积、仓库等,普通眼镜店因此被挡在了门外,协会多次与相关部门反映沟通无果。他说,按照《实施方案》,脱钩后相关政府机构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部分职能交给行业商协会实施,“只要商协会有事可做,就会有发展”。
政府购买服务,将政府部门部分非核心职能业务剥离,对行业商协会而言,很大程度上成为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江苏省区域交流合作协会自2015年1月换届以来,成功举办了多场重要活动,去年组织会员企业赴日参加尖端技术展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合作交流和发展课题研究;今年还将针对企业需求,从操作实务层面再次组织“一带一路”相关培训活动。协会秘书长黄建东说,这些活动都是政府购买服务、协会具体实施,协会不盈利,企业很欢迎。而在换届前,该协会与省发改委区域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活动都由政府出面组织,牵扯了很多人力和精力。协会与业务主管单位脱钩,拓展了推动我省区域交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新渠道。
李君良说,下一步,将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研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建议省级部门将需要购买的政府服务项目列入明年预算,包括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制定、项目评审等,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脱钩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商协会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对脱钩后的商协会队伍要加强管理,而非放任自流。”蔡来成建议,当务之急是对这支队伍摸清家底、认真梳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分门别类,逐个解决其间存在的问题,帮助它们走上正规有序的发展轨道。 (邵生余 林 奇)
原标题:219家全省性协会商会试点摘“红顶” 脱钩不脱管,中介机构整装运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