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

16.06.2016  16:03

  本报讯(经济报记者杜颖梅张韩虹)昨日下午,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在宁召开江苏省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推进和培训会。会上,除正式发布了江苏省被列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的消息外,还详细介绍了我省推行试点实施方案。预计到2018年,我省将基本完成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资源布局。

  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6015件,同比增长83.09%,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六项指标全国第一。而此次作为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的试点省份,将把区域布局工作放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布局中来考量、谋划和推进。同时,还将全面摸清知识产权底数,科学评价知识产权状况,优化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实现知识产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区域布局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介绍,为高质量完成试点推行工作,此次推行方案,按照“分布实施、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则,从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入手,选择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的省辖市等区域先行试点。通过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导向目录,引导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向重点产业领域集聚,优化知识产权、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政策,形成各类政策协同支持知识产权科学合理布局,促进知识产权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与其他试点不同,在试点推进方面,江苏将面向13个省辖市实施资源调查分析全覆盖,重点推进1+1+1+N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度和分布状况调查,形成相关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资源分布状况报告,并实施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调查,对重点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科技、产业、财税等政策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政策建议。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省已开始进行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支撑条件的建设,并联合建立了推动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机构与相关高校院所、服务机构、产业联盟,联合建立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团队。还将以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统计信息平台为依托,建设集成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信息等的综合数据库,构建知识产权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不同区域和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报告,实现服务经济发展的区域知识产权布局长效机制。

编辑: 刘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