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入选全球教育界“诺贝尔奖”!中国仅她一人
日前,“全球教师奖”官网公布了2018年入选该奖项的50位候选人名单,来自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的杨冬梅老师,成功进入“2018全球教师奖”前50名!这五十位获奖候选人中,杨冬梅是唯一的一位中国教师,来自内蒙古。
“全球教师奖”被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教师类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重点突出教育职业的重要性,强调全球教师理应获得认可和奖励。 该奖项至今已运行三年,获胜者将获得100万美元,用于提升自身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
虽然该奖项才设立三年,但竞争却非常激烈。“2018全球教师奖”前50名由组委会从173个国家的3万多提名中选出,前50名的名单来自33个国家的代表。 2018年是第四年颁发一年一度的全球教师奖,此次中国仅1位老师入围该奖项前50。2017年,中国教师首次入围榜单,内地教师杨博雅入围全球前十,香港教师郑基恩入围全球前五十。杨博雅老师于2017年3月19日,于迪拜登台领奖。
杨冬梅今年44岁,她的性格真的有如一朵绽放在料峭春寒中的梅花,爽朗而真诚。杨冬梅除了自己的母语蒙古语讲得好外,她的汉语和日语也非常好,她一直是在蒙古族学校任汉语课的老师。而她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也坚定了她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理念。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的拼搏和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她常教育我虽身在乡村也要有高远的目标,要有崇高的理想。”
杨冬梅年少时家里困难,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下,家里3个孩子后来都从事了教育工作。
高三那年,杨冬梅在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额尔敦嘎查教学点担任一名代课老师,当时班里一共有11个孩子。虽然工资少、学生少、老师少,但在这里杨冬梅收获了自由、快乐和感动。
1998年,杨冬梅调到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担任汉语学科教师。“那时候一道教学题我可以找到四五种解题方法,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一门心思就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
杨冬梅回忆,当时班里有位女生,因母亲天生聋哑,不能教她说话,她的发音比同龄孩子慢,绕舌头,学习也跟不上,还经常因为帮父母干家务活而耽误课程。
杨冬梅不希望她掉队,她与孩子父亲一次次商谈,希望家里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鼓励孩子坚定学习信心。杨冬梅让这个孩子每次说话都看她口形,慢慢发音,一句话发音正确了,杨冬梅就给她一个手势、一个小小的奖品,鼓励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
后来,孩子也敢发声了,短小的句子能清晰地说出来。看着自己有了进步,孩子的自信自然增强,也就更努力了。现在,那个小女生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杨冬梅说,那个女孩在她的教育下成长,相信她一定会为那时的努力而开心。
刚参加工作时,农村学校给杨冬梅的印记几乎影响一生,并激励她去农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杨冬梅在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课,这是一所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学校。对于蒙古族的许多孩子来说,学习汉语是困难重重的。
当杨冬梅认识到她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时,她决定创造自己的方式教他们学好汉语。她将自己的方法命名为“哲乐”方法。它是以孩子为主导,吸取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特点。她的教学方法中一个重要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根据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思维训练。
她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的词汇积累方法是创新的。像“单词纸牌”这样的游戏也是利用到极致,孩子们组合起来竞争奖品的测验也是很重要的。杨冬梅的学生在语言学习比赛中常常获得一等奖。
除了在课程开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外,杨冬梅还鼓励她的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自然学习和使用互联网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
她90%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也很争气,毕业时都成为各个班老师抢着要的学生。她的毕业班多年来也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
杨冬梅下定决心,让村里的孩子通过书本了解世界,给孩子们讲述她所知道的事物,让学生乐于学习,走出村子去看大千世界。
多年的奋斗和坚守,杨冬梅在教学上硕果累累。她先后获得了很多奖项,还参与编写了很多教育书本。
得知自己入围“全球教师奖”前50名,杨冬梅特别惊讶,又是狂喜!她坦承,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她说:“拼艰苦我拼不过阿富汗、叙利亚的战火纷飞;拼学术我拼不过剑桥、哈佛的硕士博士们;拼坚持拼不过那些几乎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前辈们。我只是个乡村教师,入围前50名对于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幸运了。我很有可能只会走到这里,但安静下来想一想,我需更加努力和不断学习,才对得起这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