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淬炼党员本色——记靖江市老党员郭保才
图为郭保才近照。陆环宇摄
图为郭保才年轻时期旧照。
姓 名:郭保才
年 龄:91岁
入党时间:1944年1月1日
初心语录:共产党员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29年,郭保才出生在八圩(现城南办事处)昆圣村广盛圩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本以为,自己也将平平淡淡地度过庄稼人老实本分的一生。却未料到,干革命、搞建设……自己的命运随着时代洪流激荡,丰富多彩。
短枪队最小的队员
郭保才年幼时,一名日寇在进入广盛圩寻找“花姑娘”时被村民们处置。得到消息的日本兵迅速派出两个小队包围全圩,对老百姓进行疯狂报复。
在那场烧杀抢掠中,广盛圩前后共三个圩的房屋被大量烧毁,7名郭姓族人被打死打伤,郭保才家中的三间茅草房也付之一炬。失去家园,乡邻遭难,在郭保才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深知,要想改变受欺负的命运,就要有人站出来勇于抗争。
很快,他遇到了“站出来”的机会。1943年,郭保才刚刚升入六年级,聪明伶俐的他深得老师喜爱,学校有位教音乐的吴老师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吴老师的丈夫是当时安人区的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他看我机灵,便让我参加了区游击队,成为了一名通信员。”郭保才回忆,没多久,他又参加了短枪队,成为年龄最小的队员。
虽然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但郭保才行军打仗却从不掉队。他敢想敢为、吃苦耐劳的作风品质也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1944年元旦,郭保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时候是响应毛主席‘支部建在连队上’,筑牢战斗堡垒的号召,我入党时虚岁才15岁,可以说是一名少年党员。”回忆往昔,郭保才十分自豪地说,“战争年代,发展党员不以年龄论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党员本色。”
历经大小战斗百余场
凭着这股子为人民谋解放的革命信仰,郭保才和战友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参加过包括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内的大大小小百余场战斗。
“最难的是游击战,一天打三仗也是常事,早上突围战,傍晚迫击战,晚上突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时一天要赶百余里路。”郭保才说,战斗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戴。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游击队白天大多躲在老百姓家里,晚上才赶路,老百姓看到有战士受伤,都会心疼得落泪。
解放战争时期,郭保才愈发成熟。有勇有谋的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干净利落的大胜仗。苏中战役时,时年18岁的郭保才任靖江独立团二连党支部书记。如黄战斗打响后,郭保才所在部队接到切断敌人水上运输线的任务。面对200余人的护卫队,郭保才沉着应战,自己带人负责截船,连长、副连长负责打岸上的敌人。在发现敌人以伤兵船为掩护声东击西时,又果断调整策略,主动追击,最终未损一兵一将获得全胜,还缴获了步枪、手枪、弹药等众多军用物资,并首次缴获了美国造的轻机枪。
1948年,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郭保才任分区主力特一团政指,在装备欠缺,缺乏重型武器的情况下,郭保才带领战士们在一年半时间内,共拔掉了敌人据点27个,数次立功。在攻打斜桥据点时,郭保才兼任三连支部书记、突击队队长,他们从2月1日晚上便进入斜桥西街,承担主攻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用“八二”迫击炮改装的平射炮轰击敌人碉堡,为战斗打开缺口。在后来的总攻中,战士们迅速登上破堡,占领土圩,并用石灰和胡椒粉制成的“手榴弹”将敌人炸得狼狈不堪,大获全胜。
渡江战役中,郭保才参加了前哨战,打下了长江北岸数个桥头堡。此后,他又受命跟随渡江部队一路南下,依次解放了扬中、常州戚墅堰等地。
自学提升理论修养
新中国成立后,郭保才历任无锡县总队政指,北京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学员中队政指(营级)、副政委、政委(团级)等职。
为革命事业奉献了青春时光,郭保才无怨无悔,但少年时未能有机会多学习知识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工作之余,郭保才坚持自学,不断提升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1963年,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政治系速成班毕业。
1979年,郭保才转业回到靖江,担任党校副校长。他所积累的理论基础发挥了用武之地。在党校工作期间,他结合理论和自己亲历的战斗故事,将党员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86年,郭保才从市委党校离休。历经烽火洗礼的人生终于迎来了平平淡淡的幸福。如今,在靖城街道江华社区一处名叫“幸福路”的小巷子里,91岁的郭保才安享晚年生活。唯有门前桂花树旁那块“光荣人家”的铜牌和家中被老人精心收藏的纪念奖章,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