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解读“两会”后经济形势:淡定看数据,中国前景毋需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在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5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针对结合宏观经济数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通货紧缩的边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李正穹)随着3月份临近结束,反映中国经济2015年年初运行情况的1、2月份部分重要数据相继出炉。
近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2015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表示,尽管1、2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仍在不断积累,甚至有加快恶化的趋势,但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因为“中国政府用来调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要远远超出一般市场国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2014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2015年可能更加困难。这是得到普遍共识的判断。困难到什么地步?用一句话来总结,现在中国经济到了通货紧缩的边缘。”蔡洪滨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过去几年不断放缓,目前下行压力巨大。从2015年的具体数据上看,1月和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同比增长仅为0.8%和1.4%,已经连续33个月低于2.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同比增长为-4.3%和-4.8%,连续36个月为负值。
“此外,1、2月份的财政数据还显示,财政收入同比增加3.2%,增速创23年最低水平。主要税种要么是增长速度下降厉害,要么是负增长,要么是同比负增长,总之这反映经济活动跟去年同期相比,又出现更进一步下滑的趋势。”蔡洪滨表示,尽管CPI增速放缓,PPI出现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疲软,出口、进口下滑,国内需求和投资需求低迷,经济形势严峻,但中国经济不会崩盘,中国拥有持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的韧性。
解析: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哪里?
2015年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被认为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在“2015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以及刘俏、姜国华、陈玉宇等教授还分别从宏观调控、新一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等详解中国经济的韧性。
“过去几年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是宏观调控政策有一些延缓的反应,现在认识已经统一了。”蔡洪滨提出,“需要有足够多的明确果断的宏观政策调控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要尽可能避免过度依靠产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而且宏观调控应该和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
刘俏表示,金融领域是今年“两会”讨论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不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互联网金融、PPP等字眼,这反映出决策层已经意识到金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瓶颈。
“现有的‘金融1.0版本’有着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风险承受和分解能力弱、覆盖面窄等问题。2000年至2012年A股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只有3.5%,资本市场没有起到提升上市公司投资资本收益率的作用。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系统风险让银行承担,对银行不公平,同时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得不到金融支持。未来的‘金融2.0版本’势必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刘俏认为,金融改革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基础设施,“‘两会’对金融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弹性非常大、容忍度非常高的愿景描述,要实现这样的愿景,最终取决于未来几年政策层面的宽松程度以及在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真正取得的突破。”
针对资本市场改革,姜国华指出,目前资本市场在发行制度、价格管制、上市业绩要求、发行审批和退市制度上都存在着某些“枷锁”和“瓶颈”,使得“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甚至不如菜市场”。
“要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要扭转现在经济下滑的趋势,资本市场有很多事可以做。”姜国华表示,今年“两会”在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方面有所突破,未来资本市场方面还有很多瓶颈需要得到关注,只有打开枷锁,清除束缚,才能为经济激发活力。
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陈玉宇指出,根据其进行的统计结果,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下降越慢,意味着增长是部分人的增长,而不是普惠的增长,增长质量较差。
“但是坏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最近一两年以来以及可展望的未来,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会变得更好一些。”陈玉宇认为,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将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雄厚的基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来临,新的人口红利正在显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充裕,以及中国政府治理能力迅速提升,“在未来,一个以大众生活水平加快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日益改善为标志的高质量增长阶段将如约来临。”
原标题:北大光华解读“两会”后经济形势:淡定看数据,中国前景毋需忧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