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名企遇冷、地方政府出手相救:尺度引思考

08.08.2015  22:14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是江苏省无锡市的城市精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取名“尚德”,曾是世界光伏产业的龙头大哥。

  过去八年时间,尚德电力从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大陆民营企业,到陷入严重资金链危机,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有人认为,尚德的破产,“政府无形的手”难辞其咎;也有人认为,政府在尚德的重整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近日,尚德高层在破产重整后首次通过中国之声发声,称尚德将于今年恢复巅峰时期的产能水平。伴随着国内多家光伏巨头复苏,回望政企关系,企业遭遇危机时,政府怎么救,无形的手该伸多长?

  政府无形的手,扶持尚德电力从创立、上市、扩张到破产重整。

  2001年,尚德成立之初,无锡6家国企出资600万美元给予风险投资。尚德电力总裁熊海波回忆说,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当时有些国企并不愿退出,地方政府出面做了协调工作。

  熊海波:在无锡落户以后,当时的地方政府领导,市里的和新区的,其实拉了很多这个国企进来,因为当时尚德没钱。当时准备去美国上市,当时做股权结构改革,这个政府应该起了很大的协调作用,就让国有股退出。因为没有他们的协调,这个国有股不一定愿意退出。

  记者了解到,当时这些国企是以10倍甚至高达18倍的回报退出的。尚德上市后股价暴涨,创始人施正荣以186亿元身价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各地政府的纷纷效仿,一大批光伏企业相继上马。无锡市政府也鼓励尚德“做大做强”,现在看来“有点揠苗助长

  2010年之后,因自身管理不善,扩张过快,接连遭遇国际市场的“双反政策”等原因,尚德危机浮现。2012年,尚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公司,同在这一年,尚德负债总额最高达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资金链断裂。无锡市新区管委会主任杨二观认为,企业遭遇危机,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资金,从长期来看,是救不活的,“就好像往沙漠里灌水一样,永远是填不满的。

  杨二观:政府内部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包括市政府 省政府 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的领导就问,无锡这个富的地方,这么强的实力,难道连一个尚德都救不起来吗?一般有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短时间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是救不活的,最后还是走依法破产的路,这条路是明晰的法律路径可走。

  2013年3月18日,由8家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对无锡尚德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两天之后,法院裁决尚德破产重整。法院指定了10人的清算组担任尚德的重整管理人,由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构成,前后近9个月集中办公。组长杨二观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破产不能停产才有重整重生的机会,但供货商甚至集体断货,政府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杨二观:承诺新采购的原材料不欠钱。破供应商联盟,供应商联合起来,一家一家做工作。

  儒兴科技副总裁许瑾说,清算小组有求必应,在当时的情况下,各方才慢慢安心。最终,从综合出价高,保护品牌,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顺风光电国际有限公司报价30亿接盘尚德,清偿债权人31%比例,这要比无锡市一家国企托底方案的15%清偿比例高出一倍多,债权人的利益获得最大保障。

  许瑾:对政府来讲,它当然是希望无锡当地的国企去接它。毕竟尚德还是一个无锡的品牌嘛。感觉政府还是从供货商那边考虑,它当时给予的补偿的这个比例是百分之三十几,其实翻倍了。

  涉及“100亿债权,500位债权人”的破产重组方案最终获得高票通过。

  杨二观:在破产重整当中,政府是很理智的,又不缺位,又不越位,一方面按照破产法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去做,违法的事情不做,第二个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去招募投资人,不是按照行政的,内部指定的方式,而是按照市场化去找最好的投资人。

  距离重组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尚德的生产经营仍在恢复之中,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杨二观不时还去供货商和尚德那里看看。尚德电力总裁熊海波说,重回巅峰主要还得靠企业自己。

  同样是光伏巨头,江西赛维也处在低谷之后的恢复之中。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20万(2013年数据)的地级市来说,江西新余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赛维LDK集团在2005年的落地,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中国新能源之都等一堆国家级名号,也很难落到新余头上。自2011年10月美欧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以来,新余市政府对赛维集团的一些帮扶措施,使得新余和赛维,再次成为国际光伏行业关注的焦点。

  去年7月,赛维成功完成7亿美元的海外债务重组,此前被认为决定赛维生死的马洪硅料厂也于去年7月复产。今年以来,赛维LDK硅片、电池、组件等各项业务均实现正现金流。赛维集团仿佛逐渐走出了“寒冬”。而舆论对于新余市政府帮扶赛维种种举措的疑问,一直没有停歇。

  曾经因钢铁设市的新余,急切地想改变产业结构上“一钢独大”的局面。2005年赛维LDK的落地,无疑让新余看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希望。2011年,新余市全年生产总值780亿元,税收94亿元。而这一年,赛维的产值达到300亿元,上缴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近六分之一。在赛维的示范下,上饶、南昌、宜春等江西的多个地市,都上马了光伏产业。

  赛维LDK总裁佟兴雪:2011年以后,这个行业的突变确实给无论政府还有银行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和银行希望看到赛维度过这个难关。

  2011年,是赛维,乃至整个国内光伏行业的分水岭。一位内部人士认为,除了欧美双反之外,企业管理层过分乐观地估计了形势,进而盲目融资扩张,也是导致赛维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此后,豪赌、绑架、爱恨纠结、救赎危局等字眼,成了舆论描述赛维与新余市政府之间关系的主流用语。

  企业,尤其是作为地方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究竟该不该出手搭救?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去年接受媒体访谈时,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刘捷:我们考虑新余和江西的发展,对企业的负责任,我们是帮扶的态度,尽可能通过帮扶来协调银行、投资方、企业包括市场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度过难关。

  在赛维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彭少敏看来,政府帮扶赛维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赛维,并没有一病不起。

  彭少敏:关键是它有活着的能力,有活着的基础,它的身体没有大病,关键的部件没有出问题,它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技术领先,它完全可以在政府拉一把,就能活起来。

  对新余市乃至整个江西省来说,赛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赛维病了,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究竟该怎么伸出去?又该伸多远?

  新余市工信委主任李逸祥:省政府专门设立了赛维稳定发展基金,帮助赛维恢复生产,完成硅料冷氢化项目技改;协调债权银行提供流动性资金贷款和技改贷款,第三推动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第四是圆满完成了海外债务重组,化解海外债务违约风险;第五是留住了大部分生产技术骨干,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但在外界看来,江西省政府专门设立的“赛维发展稳定基金”、新余市政府帮扶小组进驻赛维等等,都是“企业绑架政府”、“财政兜底”的表现。

  有人甚至认为,隶属新余市国资委的恒瑞新能源公司成为赛维的第三大股东,意味着赛维这一民营企业,在遭遇困难之后,逐渐被国有化。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彭少敏表示,这一猜测,曲解了帮扶的目的。

  彭少敏:变为国有的话也就失去了帮扶的意义。政府帮扶只是引导企业,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企业的自救能力。

  赛维集团总裁佟兴雪说,即便在赛维最困难的时候,生产在放缓甚至停滞,但工作仍在加强。而政府绝不是赛维走出困境的决定性力量。

  新余市政府拉赛维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在外界看来,效果并不明显。至少,短时间内,赛维几乎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的可能。

  赛维集团总裁佟兴雪:从经营角度,确实赛维恢复了,与前几年相比,大为改观,但是呢我们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生产恢复上,要恢复到几年的状况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所以我一直不说什么我们已经走出了困境啊,我们一定要小心翼翼,防范各方面的风险。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如此表达新余市对赛维的预期。

  刘捷:按照市场的规律,政府不能包办,未来的赛维可能是新的赛维,它的赛维是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和满足股东的利益。这种发展和成长重新走上了快车道。

  一度领先全球,又一度低迷的中国光伏行业,正在随着国内市场的兴起,逐步复苏。而这也为我们回望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有困难找政府”,对于同为纳税人的企业,一样适用,因此,不必苛责。只是,应该帮什么样的企业,帮助解决什么样的困难,应该有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市场经济运行法则。企业依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搞经营,政府依法提供必要的服务,两者协同发展一方经济,解决一方就业,多点交叉而不重合,企业不任性不依赖,政府不撒手不包揽,这样的政企关系,谁不乐见呢?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