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回暖 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
编者按:1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主要企业负责人、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代表等近200人出席了会议,就行业现状、面临问题、下一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热烈交流。本报特摘登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乔跃山:
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乔跃山在致辞中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所回暖,主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转,个别骨干企业多季度持续盈利。但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特别是国内市场启动中暴露出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化解,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要求仍很迫切,产业仍处深度调整之中。
乔跃山表示,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修订完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并加强落实,并督促有关企业按时限加强整改,目前正公开征求意见;二是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拟于今年第一季度召开政策宣贯会,同时推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光伏企业兼并重组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引导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深化政策配合,近期正会同银监会、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强行业规范与信贷融资、电站建设、补贴发放等的协同联动,提升《规范条件》对行业发展和相关资源投入的标杆作用,综合施策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
光伏行业发展整体趋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做了题为《我国光伏产业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的报告。他认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总体趋好。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硅片产量达到38GW,同比增长28%;电池片产量达到33GW,同比增长32%;组件产量达到35GW,同比增长27.2%。骨干企业毛利率多数回到两位数,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我国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名,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电池片(5~6家)、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情况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口总额达到近156亿美元,而多晶硅进口额超过20亿美元,进口量近10万吨。
从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光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多晶硅环节,流化床法即将规模化量产,陕西天宏与美国REC合资建厂、江苏中能自主研发等;在硅片环节,金刚线切割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单晶硅片,多晶硅片切割也已小规模应用;在电池环节,多次印刷、PERC技术、黑硅技术等已在使用或着手研发。
从企业赢利情况来看,光伏行业毛利率明显回升。随着市场回暖,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得到有效提高,赢利情况趋好。骨干企业出货量高,满产超产,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5%以上,毛利率超过20%。
但是,我国光伏产业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市场环境有待改善。备案规模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分布式商业模式有待突破,光伏电站消化存在压力,部分地区存在弃光苗头(部分地区弃光率已达到20%以上)。二是国外市场呈现不确定性。美国、欧盟等部分出口市场存在贸易壁垒,日本等部分市场出现发展后劲乏力现象,新兴市场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三是技术发展任重道远。产品同质性较高,在一些高效电池、新型电池的研发方面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高端装备仍依赖进口,如PERC电池技术所需装备等。四是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亟待健全。随着资本市场对光伏电站关注度增加,光伏电站质量愈受关注,亟待完善标准认证检测体系,通过引进第三方保险、敦促供应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保障产品质量。五是企业经营仍存压力。“增量不增利”的情况仍在延续,供给快速提升和市场不确定性仍将给产品价格带来压力,加上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消极”态度,我国光伏企业经营压力仍有待进一步缓解。
对于2015年产业发展,王勃华提出,随着《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完善和落实,无竞争力产能将加快退出;随着《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的深入落实,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金融自救、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盛行,金融机构也将推动优胜劣汰;技术进步加快,多晶产品效率将达18%以上,单晶产品达到20%以上;出于资产证券化的需要,产品质量愈加受到重视;在资本的追捧下,分布式发电模式创新将加快;储能将会在新能源领域得到更快发展;光伏应用将加快融合。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
2014年全国光伏累计装机有望超过26GW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回顾和展望了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情况。2014年是光伏发电实施年度规模管理的第一年,截至2014年9月,全国光电(电站+分布式)累计备案(核准)5710万千瓦。其中,建成并网2304万千瓦,在建3406万千瓦,建成并网占备案比例为40%。
易跃春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光电(电站+分布式)新增备案容量2386万千瓦,新增并网容量379万千瓦,距离年初既定目标有较大差距。为此,2014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等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光伏电站的支持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第四季度光伏产业发展。2014年年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6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0亿千瓦时,光伏上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约为0.61%,全年光伏发电总投资约900亿元。
易跃春认为,2015年,国内光伏市场总体发展形势是确保光伏电站稳步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做好光伏扶贫工作。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建成并网约3800万千瓦,圆满完成“十二五”3500万千瓦规划目标;上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占届时全社会用电量约0.62%;2015年光伏发电投资约1080亿元。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斌:
光伏出口企业数量不宜超过50家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斌分析了光伏贸易纠纷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尽管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双反”等贸易壁垒,但是1~11月出口金额仍然同比增长了近16%(2013年全年同比下降近18%),达到131亿美元。
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价格承诺运行顺利。虽然价格承诺导致国内企业损失了一部分欧洲市场,但规避了47%的高额关税,做出一些让步总好过颗粒无收。孙广斌认为,价格承诺期结束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还会持续。
孙广斌表示,要提高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就迫切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目前出口光伏产品的国内企业数量多达421家,而从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数量应该控制在50家以内为宜。针对美国二次“双反”,我方正在积极争取以价格承诺等方式和解,不超过50家出口企业的理念很有可能体现在与美方的谈判结果中。
尽管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孙广斌认为,2015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仍将稳步增长,不会低于15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
光伏发电政策难在落实和实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对光伏市场应用政策进行了分析。她表示,2014年光伏发电总市场规模达到了目标,但是仍低于行业预期。对于需要政策介入的环节,政策已经较为完备,面临的问题主要在项目管理、补贴发放、并网、增值税时效性等政策的落实和实施环节,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分布式光伏上。
据时璟丽介绍,2015年,行业主管部门将切实落实既有政策,降低和清除各类风险。在大型电站方面,突出布局、质量和监管;在分布式光伏方面,做好建筑、农业、闲置空间利用光伏系统的协调;完善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备案、并网、补贴发放流程;加强监管和监督,做好并网和产品质量准入;开展电力运行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国家将出台更为细致的规划。时璟丽透露,目前已启动的规划研究除了目标、任务和布局外,还涉及成本下降路线、配套电网建设和智能电网应用、基地和重点地区建设布局、城镇分布式规划、新能源微网规划布局等方面。
分析师观点
Solarbuzz廉锐:亚太区持续主导全球光伏市场需求
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亚太区仍然主导全球市场需求,2015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将达到200GW,2016年年底可能达到300GW;预计中国光伏市场2015年新增装机15GW,随着屋顶光伏占比不断提高,到2050年国内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000GW。
彭博新能源分析师王潇婷:工信部光伏制造新门槛不算严苛
目前看来,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国内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依次降低,分别为多晶硅92%、硅片84%、电池70%、组件63%。同样,从产业集中度来看,产业链各环节国内前十大厂商有效产能在全行业的占比,也随着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而依次下降。对于工信部提高《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相关指标,王潇婷认为,无论从产能、产量,还是能耗、效率来看,新规的要求都不算严苛,对目前活跃生产的企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