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活下去 先要让心脑“死亡”56分钟
龙虎网讯 胸主动脉上有两个巨大血管瘤,随时随地有生命危险,血管已经压迫肺、食道等,无法正常呼吸,如果不拿掉这两个巨瘤,那只能等死。
如何才能不用等死?专家们经过讨论决定,要让她活下去,首先让她的心脑“死亡”一次。当人的体温下降到18摄氏度,大脑、心脏处于停工状态,此刻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刘志勇教授手术团队将患者李芸(化名)怀揣着24年之久的“定时炸弹”——胸主动脉瘤一举端掉。这一过程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中大医院手术室里上演着真实版的“生死时速”。目前,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昨日康复出院。
不能再拖的病情>>> 稍微动一动就无法呼吸
来自安徽农村的50多岁的李芸,一年前下地劳作后,就感觉到胸闷、气喘、无法呼吸,休息后会缓解一些,这种状况让她很难受,整个人很瘦,她说,她自己差不多成了废人。
其实李芸自己知道,这是心里怀的“定时炸弹”——胸主动脉瘤,这种症状是炸弹准备引爆的某些前兆。李芸的大女儿介绍,,24年前,李芸因怀疑是纵隔肿瘤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开胸手术,但是开胸后发现是胸主动脉瘤,当时也有小鸡蛋的大小,但是由于那时医疗技术水平和设施受限而没有成功手术。在之后的几年里,李芸也去过好多医院,但是都没有彻底的治愈。到了这个地步,病情也无法再拖下去了。
可怕的病情>>> 体内竟藏了两个巨大动脉瘤
最后经人介绍,李芸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李芸前上纵隔占位,考虑是胸主动脉瘤。而且最大的两个,一个直径8厘米,一个11厘米。
虽然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手术迫在眉睫,但是手术却有极大的难度。中大医院大外科主任、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刘志勇教授介绍,由于患者24年前手术,致使患者的主动脉瘤与胸腔粘连,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时间。据该院胸心外科何伟医生介绍,术前患者胸部CT显示有两个大的胸动脉瘤,分别在弓部和降部,而事实上,在这两个大的动脉瘤的里面还套着几个小点的动脉瘤。而且两个瘤体贯通,瘤体内有隔膜形成。”
刘志勇教授介绍:“这位患者的胸主动脉是由于患者的胸主动脉的弓降部先天的较为狭窄,长期受到血流的压力,血管壁变薄,弹性变差,慢慢冲刷隆起而形成的。” 据介绍,这位患者的两个巨大的瘤体长在主动脉弓降部,占据了右上胸部的大部分,已经压迫到食管和气管,所以患者已经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对患者更致命的是,这么大的主动脉瘤,血管壁已经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再加上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压,这也加剧了血管破裂的风险。也许用力咳嗽一下或者是轻轻被人撞了一下就有可能会引发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几秒钟就可能死亡。
神奇的手术>>> 术中让患者“死亡”56分钟
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刘志勇教授及其手术团队在与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会诊后,决定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胸主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也就是说,让患者“死亡”一次。据刘志勇教授介绍,深低温停循环要求身体温度在18℃度,随着身体温度每降低1度℃,人的氧代谢就会下降10%-15%,在这种情况下防止手术中大出血,完成胸主动脉瘤切除手术。
何伟主治医师介绍说,术中利用体外循环机,患者的体温从37摄氏度下降到18摄氏度,心脏的供血就会减少,在18摄氏度的时候,患者体内循环停止,大脑、心脏都停止工作。患者体温从28摄氏度降到18摄氏度和从18摄氏度升到28摄氏度的时候,她的心脏也几乎是用体外循环机代替工作。术中患者心脏停跳时间大约160分钟。
手术中,刘志勇教授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在56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将胸主动脉瘤所在血管的切除与人工血管置换的血管吻合术。 “这台手术是采取倒计时的方式,真正的与死神赛跑。深低温停循环要求在1个小时内完成血管吻合术,每多一分钟,患者就更加危险;每少一分钟,患者的康复就会更加顺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血管吻合术,这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刘志勇教授介绍说。手术历经8个半小时成功完成。记者看到了李芸手术切下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如同一个鸭蛋大小的半个蛋壳,上面还布满了白色的斑点。刘志勇教授介绍说:“由于患者的动脉瘤病程时间很长,受到血流的长时间的冲刷沉积形成了钙化点,这样动脉壁更加脆弱,更容易破裂。”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李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