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炮制百万元虚假诉讼两案犯被海州检方查办
“唉,都怪我,我真傻!”今年3月份的一天,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闯进一位中年男子。“我们之间原来的案子是一起假官司,可没想到他现在竟撕破脸要执行我的房子。”接待检察官为他倒了一杯茶,让其娓娓道来。
他叫王立军,2012年初通过朋友引见结识了李树杭,后双方交往频繁。王立军曾数次向李树杭借款用于个人公司经营,因是信用借款无担保。当王提出借大额款项时,李树杭未同意,但提出可以用其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商用房屋作为抵押,方能借款。因该房屋无产权证明,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李树杭便提出以打借条、通过法院诉讼保全的方式将房产利益控制在自己名下。王立军考虑到自己作为债务人还有几起官司尚在法院审理中,房产保全给李树杭自己倒落得安心,于是便应李树杭请求向其出具了200万元借条。李树杭凭该借条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还款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遂裁定对王立军的房屋予以查封。
同年8月1日,双方就还款事宜达成调解协议,并获法院民事调解书确认。期间,李树杭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先后多次借款给王立军,共计239万元,王立军对每笔借款均出具了借条。后由于迟延支付利息等原因,李树杭诉至法院,要求王立军偿还239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因两人在追索欠款过程中发生纠纷,李树杭还同时向法院申请对200万元债权进行强制执行。尽管王立军提出执行异议,称李树杭并未履行出借义务,但两级法院均裁定驳回其执行异议。后王立军又向法院申请再审,亦被驳回,无奈之下他跑到了检察院。
海州区检察院受理此案后,经审慎审查,发现该案存在诸多疑点:全案只有一张借条,没有200万元的资金来源和支付凭证;资金数额巨大,借款人被查封房产时并未提出异议;调解协议达成时异常顺利等等。针对这些疑点,该院果断出击,拟定了周密的初查方案,统筹办案力量集中攻坚。作为案件突破口的李树杭在接受调查时神情恍惚,说话明显底气不足,办案人员遂抓住其顾忌心理,反复陈明利害关系,促使其说出内情,使该案件得以显山露水。
在案件获得初步突破后,该院及时启动了虚假诉讼惩治联动机制,一方面积极向连云港市检察院汇报,就案件定性、证据固定、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争取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商情公安部门介入,充分借助他们在侦技方面的优势,开展深入的调查取证工作。在公安机关的通力协作下,王立军、李树杭因各怀鬼胎而一手炮制的这起200万元虚假诉讼案件终于曝晒在阳光下。
2014年4月18日,海州区检察院依据该案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向连云港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同年5月20日,连云港市检察院依法向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7月10日,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指令海州区人民法院再审。庭审中,李树杭主动向法院提出撤诉。10月14日,海州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准许原告撤诉,同时撤销原审民事调解书。
目前,该院已启动了对二人的问责程序,他们还将因伪造证据妨害诉讼活动而遭受司法处罚。(李超 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