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全省文旅市场观察:拧紧防疫“安全阀”
今年的元旦“小长假”注定与往年不同。在疫情面临反复的风险下,多地并未发布以往形成传统的假日游客数据,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数据、风险隐患。
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持续拧紧“安全阀”,大多数景区按要求严控人数,部分地区、景区取消大型集会、活动;另一方面,线上跨年兴起,沉浸式演出爆发,周边游持续火爆,疫情没有阻碍文旅消费潜力的释放,全省文旅市场,在艰难环境下稳步复苏。
“还好手速快,差一点就约不上了!”1月1日中午12点左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李雅婷和室友临时想到南京博物院观展,打开手机发现下午时段只剩92个名额,赶紧填写信息挤进当天最后一拨观展队伍。
元旦期间,全省大部分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可通过官网、公众号、“苏心游”平台进行购票预约,“预约旅游”在疫情期间已逐步常态化。
假期来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南京玄武湖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景区免费,但每个手机账号最多可预约9张票,入口处核验后方可通过。“我们要求职工上岗前测量体温。游客参观时须出示健康码并测量体温,如出现体温异常者,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职工医院,并对其进行劝离。”中山陵园管理局的黄昱东说。
节前,我省专门印发假日文旅市场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各地文旅场所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核定人数的75%,推行网上预约,开展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游客信息登记,持续拧好“安全阀”。
省文旅厅4日对外发布,元旦小长假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出现重大涉旅投诉。
记者观察:只有“强监管”才有“严落实”。文旅系统持续拧紧防疫“安全阀”,对文旅市场来说,带来的并非“限制”,而是更好地“夯基”。“旅”有控、“游”才安。我们一边要为“能约尽约”的要求点赞,一边也希望避免“一刀切”,适当考虑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和行程变更等因素,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售票,让疫情防控和游客满意有机结合。
跨年有了新玩法,直播成了“新民俗”
疫情下,今年跨年有了很多新玩法。“以前喜欢去KTV跨年,现在大家怕KTV人流太大,我们也想要更安静一点的环境。”南京市民李馨雨告诉记者,跨年夜,她和男朋友花了1600元在酒店预定了一间80平方米的套房,邀请八九个小伙伴一起,自备零食、酒水、游戏机和纸牌,看直播、打游戏、玩桌游,不亦乐乎。
受疫情影响,省内很多景区取消现场跨年和节庆活动,但把跨年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再造出符合时代气息的“新民俗”——2020年12月31日晚11点42分,苏州寒山寺住持秋爽法师敲响大钟,在第108声钟声中新的一年悄然到来。南京栖霞寺、镇江金山寺等同样开启元旦跨年线上撞钟祈福,超过10万人踊跃参与。中华恐龙园还举办“线上跨年”云蹦迪,吸引1.5万观众在线狂欢。
五月天线上演唱会,吸引2920万人一起在90秒绚烂烟花绽放下,倒计时共同跨进2021年;B站跨年晚会直播,在线收看人气峰值破2.5亿……直播持续出圈,线上线下的互动交融更深入、更频繁。
记者观察:往年跨年夜,记者往往在某个景区采访,今年守在电脑和手机前即可。不少景区表示,即便以后疫情过去,直播跨年民俗活动也会保留。这是“文旅+直播”逐步打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边界的生动案例。但直播并非文旅产业的“点金术”,而仅仅是一个媒介,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归根到底要落脚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上。
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休闲成亮点
进入冬季,疫情时有反复,众多市民的旅游半径相较往年明显缩小。在此背景下,文化旅游场所更注重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休闲,成为今年元旦的一大亮点。
1月1日,宿迁项王故里景区上演经典跨年演艺节目《新年祈福迎宾大典》,让“西楚将士”与游客亲密互动;扬州瘦西湖景区推出“花样瘦西湖,喜乐庆元旦”迎新主题活动,现场设置古筝、木偶、茶道、书画等传统文化非遗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游客游览苏州木渎古镇可寻找憨态可掬的福牛合影,还可凭门票获赠当地书法名家现场挥毫书写的春联和福字。
展览、活动互动性提升,成为文博场馆的显著变化。南京博物院推出《百花呈瑞》《晶·华》等多场特展,其联办的“2021知识跨年大会”,成为全国首创的博物馆知识分享跨年夜活动;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推出“万象更新 赋彩阅读”——2021移动端“全城共读”等多项活动,成为当地新的打卡地。
记者观察:互动演出、先锋戏剧、脱口秀……以沉浸式戏剧《南京喜事》为代表,个性化十足的小剧场愈发成为都市“新标配”,一票难求也成了节日日常。这两年,旅游演艺火了,文博展览提档升级了,景区、文博场馆的沉浸体验更好了。但“开好头”不代表一直可以“赢下去”,沉浸式文旅互动,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走得更远。
文旅消费升级,“假日经济”还需提质
1月2日下午3点,南京市浦口区不老村王家小院农家乐负责人王佳才吃上午饭,不禁感慨:“乡村游真是越来越火了。”
疫情下旅游半径缩小,元旦期间不少市民举家走进乡村,考验着乡村的服务水平。“横溪街道约60%的游客来自南京,约40%来自安徽,均为周边城市市民。只有高品质的民宿和餐饮产品,才有销路。我们鼓励村民不断创新农家乐菜品,改进民宿装修服务水平。”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旅游办主任何志远表示,不只元旦“小长假”,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倾向于“微度假”模式,让一部分有条件的民宿走定制化、高端化路线,势在必行。
严密疫情防控下,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衡量文旅场所品质的一把标尺。赶在元旦前,镇江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79座,其中乡村旅游厕所11座。徐州云龙区推出智能化旅游服务平台——云龙区全域旅游旗舰馆,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纵观元旦“小长假”,一日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增幅明显,历史文化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及夜间游等新兴、优质的旅游业态,逐渐成为假日旅游新热点。
记者观察:眼下,提服务优供给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记者采访中留意到一个有趣现状:假日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能力并愿意接受在酒店中睡到自然醒,看电视、玩手机,在酒店尽享“Staycation(居家度假)文化”。这再次说明,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升级、出游更加关心品质,“假日消费”还需持续提档升级,针对不同群体优化供给。(付奇 颜颖)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