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黑户”上户口 部分特殊人群无证之困有望迎刃而解
“孩子户口终于报上了!”1月14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仁智村,卞建广对记者说,悬在他心头十多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也正是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虽然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来得晚了些,卞建广还是很欣慰。“依法登记户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读着《意见》里的第一句话,卞建广说,“好神圣,好亲切!”
“上了户口腰杆直了”
15日下午4点,离放学时间还早着呢,但卞建广就迫不及待地骑车去步凤中学接女儿小玉。一年前摔伤致锁骨断裂,钢板取出来才一周,寒风吹了刺骨地疼,但卞建广心里暖洋洋的:“孩子上了户口,今后能挺直腰杆做人了。”
2002年,家境贫穷的卞建广经人撮合,与来盐打工的湖南女子王菊花结婚。王菊花正是小玉的姑母。当时,小玉的父母未婚生下3个孩子,因家贫全部送人,14个月大的小玉被卞建广夫妇领养。2006年,王菊花突然离家出走,从此小玉与养父相依为命。
生活的艰辛可以慢慢挺过来,但最让卞建广不安的是孩子的户口一直无法落地。他曾咨询过相关部门,得知上户口要提供《医学出生证明》或收养手续。“找不到她亲生父母,没有出生证明,了解情况的王菊花又离家多年。”对日渐长大的小玉,卞建广内心愧疚,“户口落不下来,真把孩子害苦了,不要说上不了学,以后也没处打工,连对象可能都难找。”
如他所料,无证之困接踵而来:由于没户口,孩子到镇上打预防针,只好请村里出证明;幼儿园只能在村里“偷偷上”;读小学还得靠村里证明;学校办学籍,用的是卞建广的身份证号码;学生办保险,小玉交上去的钱被退了回来……去年,14岁的小玉到了上初中的年龄,“黑户”的身份如影随形,卞建广深知不能再靠村里的一纸证明,他向盐城当地媒体求助。
小玉是幸运的。步凤镇派出所在走访村民、核对信息,几次召开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后,将情况上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随后,区公安分局召集相关部门3次会办,最终拍板。上月29日,新年到来前,父女俩终于在户口本上“团聚”了。
“小玉现在的学籍上仍是监护人卞建广的身份证号码,如果再不办户口和身份证,中考报名就比较麻烦。”步凤中学教导主任陈云眺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有了身份,我们只要对她的信息进行更改,一切都好办了。”
记者从盐城市公安部门了解到,2010年至今,该市共计解决无户口人员5.6万余人。
收养户急盼甩掉“黑帽子”
“国务院发文,超生等8类‘黑户’可登记户口,这在民政部门,涉及较多的就是事实收养问题。”盐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成东告诉记者,按省民政厅要求,在具体办理时分两种情形。对于2009年前的事实收养,作为遗留问题,“开绿灯”办理解决。但对2009年后的收养,都按标准执行。
为防止拐卖儿童被“合法化”,按规定,社会弃婴应由公安部门送儿童福利院等机构,经过福利院收养一段时间后可由社会收养。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家庭先期已形成事实收养,这些孩子都有“主”了。李成东说,对于这些被收养的社会弃婴,必须向社会公开,公安部门在无法查找孩子亲生父母的前提下,开具弃婴证明,并将孩子送儿童福利院。申请收养家庭,必须经过机构评估。
在一份《盐城市收养子女家庭收养能力评估实施办法》(试行)通知上,记者看到,这份从201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办法》,对市民收养子女评定标准采用百分制,涉及收养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经济能力、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住房状况,同时对其收养动机、沟通能力、品德品行也有考量。李成东介绍:调查评估工作由第三方,即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负责。这些评估小组的人员构成中,有律师、社工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家。
不过,记者发现,为办理户口,打算把已收养的孩子再送入儿童福利院的家庭并不多。“孩子小,和我们一起都习惯了,离开半小时就哭闹不止,哪能送到福利院?就是送过去,到时候对几个收养家庭一起评估,孩子不一定回到咱们家。”亭湖区先锋街道声远社区徐乐林说。今年50岁的徐乐林原有个女儿,2011年,女儿不幸溺水身亡。2013年9月,有人将一名女婴放在徐乐林丈母娘家门口,徐家人将孩子视为上天的恩赐。这两年,为了孩子上户口的事,徐家没少跑。前几日,老徐还向盐城市卫计委等部门求助,“现在国家出台新政策,一定会有具体措施,不管怎样,我们看到希望了,相信孩子找回身份只是个时间问题。”
智障者集中供养有了新出口
“新政不仅让被收养的‘黑户孩’有望走出影子人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流浪的智障人士供养难题提供了一个出口。”李成东说,对民政部门而言,影响较大的还有第八条,即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承担监护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可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在过去七八年里,盐城市救助管理站最多时收留流浪的智障人员110多人,最少时也有90多人,这类人群集中寄养在市救助管理站。目前,该救助管理站在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设立盐城市民政救助优抚医院。“这些智障者大多无法说清家庭住址,但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口音或者片言只语,帮助他们寻亲,目前已有30多人与家人团聚,但更多的人没办法找到家,他们的供养面临的瓶颈也日渐突出。”李成东说。这些智障人士每人每年的供养费用两万多元,主要用于生活和医疗支出。有些人病情早已稳定,却长期占着病床。“目前供养100多人,已达到了市救助管理站承受的极限值。”
新政出台后,问题将迎刃而解,这类人群有望解决户口难题,而有了户口,就可依据相关规定,以城市“三无”人员进入福利机构获得集中供养。“有病的我们接着医治,根据有关规定民政部门也可以做这类人的监护人。”
本报记者卞小燕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