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一批”到出清“僵尸企业”,再到将“去产能”作为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近期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去产能、保供给的攻坚战。据悉,未来在处理“僵尸企业”以及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将出台专项文件。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是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清退产能之年,推动企业减产能还需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而通过资本市场上重组和借壳则是有效途径和手段,预计A股市场的重大重组将大大增加。
重拳出击清退“僵尸企业”
目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更是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日前表示,要坚定处置“僵尸企业”,使产能和总需求大体均衡,止住产品价格下跌态势,让优质企业增强信心。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是去产能总的方针和原则。今后将制定包括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多方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对处置压力大的地区给予专项奖补,并在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支持。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提出,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有分析称,这无疑为减亏、去产能定下了任务表和时间表。
近期,各部委也重拳出击积极部署化解产能过剩。
12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目前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研究和制定方案。具体操作路径将以推进产业重组为主要方式,多重组、少破产。工信部日前提出,将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
在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要把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明年发改委将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11日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未来两年将通过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央企集团层面和行业板块兼并重组,减少重复投资。逐步退出低效领域,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等措施促进中央企业提质增效。
八行业“僵尸”国企逐步退出
“在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因国企在相关行业占比最大故将成为改革主体,可以说,2016年对于一些国企来说将是过关之年,攻坚之年。”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目前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分布较多,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去产能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意味着这些国企将退出市场。
他指出,去产能首当其冲的是八大行业,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利薄如纸,在这些行业中的国企“去产能”任务很重,很多“僵尸企业”将退出市场。
“供给侧改革突破口是要对‘僵尸’企业实行清退,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主动出击。”李锦指出,去产能、清退“僵尸企业”可以总结为五大路径:一是从解决“僵尸企业”入手,关停并转,用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剥离出来,重组合并,重新配置资源;三是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新的运营方式,提供有效供给;四是扩大出口,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五是加快产能输出,在供给端消化产能。而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有效缓解去产能的阵痛,同时重塑企业活力。
借壳重组或提速
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今,A股市场发生657起重大重组事项,比2014年同期增长近4倍。此外,沪深两市266家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在近三年均为负数,且不少上市公司在2015年前三季度该指标继续为负数,A股“僵尸企业”比例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
“政府大力度清理僵尸企业将催化借壳重组热潮。”川财证券认为,通过资本市场借壳重组是解决痛点的有效手段,预计A股市场的重大重组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对*ST上市公司来说,保壳压力将进一步火上添油,倒逼这些上市公司加快重组步伐。而小市值且大股东为国有企业集团、有重组需求的上市公司及*ST板块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