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储粮新空间应注重健全储粮支持政策机制
国有粮库爆满,夏粮收购在即,形势严峻,时间紧迫,如何扩大仓容,避免夏粮收购期间出现卖粮难问题,已经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不妨在健全粮食储存的政策支持机制上,拓宽渠道,拓展思维。
首先,是优质储粮奖励措施的政策支持。只有惩罚不是好制度,必须奖惩并举。因此,除了对那些浪费粮食的行为人、单位进行惩处,也要考虑对那些储粮工作做得好的储粮个人、单位进行奖励。既然农户储粮、企业储粮环节浪费最为严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不妨从政策层面,制定如何支持农户、企业储粮的优惠措施,技术无偿支持,奖励农户、企业储粮措施等等。每年,可以推出一些储粮节粮先进典型,在全国进行推广,将先进的储粮经验加以宣传。制定奖励细则,对先进的储粮农户,要大力奖励。对粮食运输企业、加工企业,凡是储粮工作做得好的,可以在价格上进行政策的附加。可以对粮食运输、加工企业进行储粮信用考核,每年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凡是考核不过关的,除了进行处罚外,还要在进出关口,进行黄牌警告,进行浪费粮食障碍设置,使其自觉做好储粮工作。
其次,是储粮设备的研发支持政策。国家要出台政策,在资金上扶持,鼓励支持个人、企业研发储粮设备的更新升级。目前,储粮的设施过于陈旧,储粮的技术趋于保守,储粮的空间多年来没有很大的拓展,等等,这样的储量境况,与粮食十二连增的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提高储粮设备的更新升级,提升储粮节粮技术水平,也是目前不容忽视的节粮基础工作。
其三,先进的储粮设备推广到农户个人的优惠政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农户存粮因缺乏技术和相关设施,粮食产后损失量十分惊人,成为“餐前损耗”的主力。此外,部分粮库仓容属危仓老库或露天存储,造成粮食过量损耗;田间收获机械“遗漏”,米企为追求美观而加工精制米,也都是造成粮食“隐性”浪费的重要原因。如何让“餐前损耗”主力变为“节粮主力”,必须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技能和设备。比如,采取赠送的方式,凡是储粮大户,节粮工作做得认真主动的,可以赠送设备。好在国家粮食局已经在做这项工作,目前已为多个省份配置670多万套新型农户储粮装具,预计到2014年年底,这些储粮装具将达817万套,每年可减少农户储粮损失90万吨,储藏损失率减少6.5%;粮食仓储企业的储藏损失率平均下降1.7%左右。
其四,对一些粮食民企,鼓励储存粮食的优惠政策。这是一个不小的空间,我县一个面粉企业,前不久腾出从库,可以储存1.8万吨粮食。如果这样的企业多几个,成规模,那么,粮食储存的空间岂不是有了非常大的拓展前景?如何调动民企储存粮食?国家要有激励政策,要有规范措施,比如在收购政策上,资金扶持,在提供空间上,每达到一定的空间,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这个政策需要前期调研,如果操作不慎,也会有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每年对适合储粮的民企进行资质检查验收,合格的,则发放收购许可政策,并在社会上进行公示。既有激励,又有约束,让有储粮能力的民企进入到国家储粮队伍中来,是一件双赢的利国利民的好事。(江苏省东海县粮食局周恒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