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清除不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大挑战,就是言行不一的‘两面人’问题。”5月5日,在省委党校主办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高层论坛上,北京市委党校原校委、首都党建智库首席专家姚桓教授一针见血指出了党内存在的不良现象,发人深省。
专家痛批的“两面人”现象,是不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典型表现。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与会党建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党内政治文化就像水,每个党员就是鱼”
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概念。“要对一个国家的政治进行解释,仅从制度、法律、政府结构等静态概念入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认识到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上海市社科联原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桑玉成认为,政治文化的概念应被界定为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范畴,包含价值、制度、行为等维度。在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政党文化层面的建设处于深层次的基础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总体判断,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举个例子,在一个池塘当中,一条鱼两条鱼死了,可能是鱼的问题,如果一群鱼死了,很可能就是池塘的生态比如说水质出了问题。如果说一个政党的政治生态是一个池塘,那么政治文化就是水,每个党员就是生活在里面的鱼。”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作了生动比喻。他认为,虽然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不像党规党纪那样具有刚性,但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润物细无声”,对于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各方面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决定这个国家走多远;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是什么?就是政党文化。”《红旗文稿》杂志社总编辑刘玉辉认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就要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这个战略性课题。
“政治文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反过来说也有消极、不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存在。”桑玉成认为,旧中国遗留的一些封建文化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所谓潜规则、求神拜佛等现象仍有一定市场。这些腐朽没落的文化牵涉、影响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恶劣影响不容低估,甚至会在交叉感染中对全党的风气和政治生态产生恶劣影响。
针对封建残留文化,比如官本位,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祝灵君讲了一个故事:“安徽马鞍山有个古墓,墓碑上面建了一顶官帽,中间是铜钱,下面是五级台阶,意思是希望死了以后都要当宰相,升官发财。”
姚桓在分析党内“两面人”现象时认为,“不能简单把‘两面人’现象归结于人性的浮夸,也不能仅从心理学上人格分裂角度来解释。应该将其放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考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他认为,因为有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消极体验,所以在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做出错误选择,不仅危害党和国家,也酿成个人的人生悲剧。
“必须要指出,在各个领域多元价值观交汇的环境下,我们的政治文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姚桓指出,政治文化的载体是什么?就是各种形式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生活积极有效,确实能为政治文化建设注入正因子;但如果党内生活走过场,就会形成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他认为,从无处不在的约束,到无时无刻的自律,进而发展到无需提醒的自觉,最后形成无可动摇的习惯,政治文化建设就可以收到成效。
“塑造党内政治文化要有现实抓手”
“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主题。”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认为,要围绕主题,牢牢把握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全面部署,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一新时代党的根本性建设,牢牢把握党的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确保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落实到价值规范层面,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行为准则、思想方法和作风要求。”东南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久红认为。
“塑造党内政治文化,不能够停留在观念当中,必须找到现实的抓手。”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红凛认为,讲德治、讲党性是必然,但是也要讲规则,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同向发力。从个体党员角度看,思想观念肯定对其行为具有引领性;从整体来看,法规制度具有根本约束性,并能在现实中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标签: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