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引”文章 做强基地产业

25.11.2014  11:48

 

  粮源基地,规模种植是惠民、惠企、惠政府的创新探索,蕴含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旨在对一产的着力提升、作二产的有效支撑、促三产的繁荣兴盛,并实现粮食经营方式的转变,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粮源基地是破解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难题,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更是粮食部门掌控“第一直接粮源”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水平和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邗江粮食局紧密围绕“建设新型优质粮源基地,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奋斗目标,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专门成立瑞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运作主体和有效载体,守住管好“邗江粮仓”。基地产业方兴未艾、成效初显。

  邗江粮源基地位于槐泗和公道两镇,其中槐泗基地拥有可耕种面积5000亩,水域面积1200亩,沟、渠、路、涵、闸、泵站等设施均已配套齐全。公道基地土地整理后可耕种面积7000多亩,截至目前,各方协约已经签订,基地规划全部落实到位。2013年,两大基地给我区提供优质小麦近900万斤及优质稻谷1600余万斤,初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得益的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还缺乏统一规划,小、弱问题突出;资源整合及产品开发不够;品牌建设、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项目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基础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随着周边县市区基地产品的不断推出,市场对粮源基地产品的种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邗江粮源基地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为更好更快推进邗江粮源基地发展,我们建议“更加注重五引”。

  一、 更加注重规划引领

  科学规划是发展粮源基地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要尽快启动全区粮源基地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依托沿江、沿湖等独特的资源要素,避免简单复制、彰显邗江特色,坚持粮源基地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与产业发展相契合、与镇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布局、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种、养植业”“生态观光农业”、“乡村度假休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体现差异性、创造惟一性的特色产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邗江打造成为“高效、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园区。

  在发展区域上突出“一江、一湖”两大重点片区:一江,即沿江瓜洲片区,要按照“打造长三角粮源基地后花园”的目标定位,深入挖掘沿江资源,充分运用现有的瓜洲露营地、瓜洲音乐节等旅游载体作用,着力打造沿江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带;一湖,即沿湖槐泗、公道片区,要把邵伯湖的资源挖深做大,充分利用本地沿湖生态优势和渔业产业园等独特资源,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种养植业,着力打造沿湖农业特色带。同时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邗江现有的农业要素资源分布情况,将现有的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元素融合进去,着力打造邗江特色粮源基地。

  二、更加注重项目引进

  粮源基地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力促意向项目尽快落户。进一步梳理基地项目源、信息源,整合全区重点区域的地块资源,瞄准有成功投资经验的大集团、大企业、大客商,开展定点招商、企业招商、敲门招商,力争早落户、快建设。力保在建项目如期完工。2013年,邗江粮食局紧紧抓住“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这一重大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开发项目,完善槐泗优质粮源基地配套设施。按照项目要求,进一步确立“四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项目监管到位等加强资金管理,确保2014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力推待建项目早日启动。紧盯待建项目,抓紧完善规划,想方设法争取省市区相关部门支持,切实调动发展积极性,力争“邗江大米”品牌项目、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快启动、早实施。

  三、更加注重典型引路

  充分借鉴安徽六安、浙江富阳等地优质粮源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推动全区粮源基地转型升级。在高点策划上下功夫。诚邀国内知名粮源基地策划大师,对全区基地进行大手笔、高起点策划,广泛征集创意,探寻特色基地产业“引爆点”。在以点带面上求突破。在南部沿江区域选择建华村作为示范点,充分依托“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金字招牌,打造“扬州第一村”粮源基地特色;在北部沿湖区域,充分依托邵伯湖渔业特色资源,打造特色种养植业,力争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粮源基地精品。在培塑品牌上见成效。认真对照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品牌、生态农业示范区等评定标准,选定重点区域,制定创建计划,力争更多金字招牌落户邗江,务实高效地办好邗江粮源基地。

  四、更加注重科技引航

  科技支撑是实现品牌战略新突破、加快粮源基地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是坚持智囊引路,开启校企、院企合作。目前,邗江粮源基地已与扬大农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基地“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但还有待进一步“请进来”、“走出去”,与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著名农业院校积极合作,完善基地智囊体系,将基地打造成“创新农业”教学示范基地。二是选择优质品种,坚持标准化种植。目前,基地选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双兔米创始人王才林博士培育的高产优质稻谷种子作为种子品种,该品种受到了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唐瑞明主任的高度肯定。下一步,还需积极推广“有机稻米”,“有机稻米”利润空间大、品质优良、无毒无害,正在逐渐受到社会的青睐。并在粮源基地推广“七统一”管理,即统一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割,做到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标准化种植。三是强化视野拓展,提升基地品位。为粮源基地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借鉴经验,进一步提升粮源基地品质品位。

  五、更加注重政策引导

  坚持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吸纳多方投资,鼓励村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共同参与粮源基地发展。加大资金扶持。积极引导政府农业开发资金向粮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编制,将基地建设同省级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等创建工程相结合,全力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经营户最大程度的优惠。强化管理引导。对现有基地的基础配套进行规范,继续完善区级粮源基地示范点项目的评定机制,不断推进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粮源基地的经营与管理,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粮源基地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