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球迷,会“捡垃圾”还不够
中国球迷看完比赛后,清理现场垃圾。 刘峰 摄
晚上11时半,堪培拉球场外,几十位中国球迷在球员大巴不远处的隔离栏外伸长脖子焦急地等待着。看到记者身上的采访证,其中一个小伙子立刻凑上来,“记者朋友,求求你帮我讨个签名吧,郑智,大雷,孙可,谁都行呀。”一个感觉,球迷累并快乐着。
过去常听人说,全世界幸福指数最低的,就是中国球迷。但本届亚洲杯,中国球迷不但幸福指数最高,连文明程度也成了最高的——国足与乌兹别克的比赛后,中国球迷带头捡垃圾的举动被广为传颂,还因此受到亚足联的奖励。
中国球迷,真的已经成了球迷中的表率?
“捡垃圾”只是基本素质
还记得亚洲杯中乌小组赛结束之后,自发清理看台垃圾的中国球迷吗?今天(18日),这文明一刻又出现在了堪培拉球场。国足小组赛得了“满分”,有不少国内外同行都表示,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球迷也以另一种方式得了满分。
记者了解到,中乌之战主动捡垃圾的球迷中,绝大多数来自国内的“龙之队球迷会”。外号“磊子”的刘磊是这项活动的倡议者和执行者,“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号召球迷在比赛之后带走赛场垃圾。这次来到国外,我们更要让所有人看到中国球迷的素质。”他和其他中国球迷的举动,不仅在网上得到国内球迷的一致点赞,亚足联甚至还给刘磊颁发了最佳球迷奖。
赛后记者特别留意观察了中国球迷的举动,切身感受是,赛后捡垃圾,并非少数中国球迷的“文明创举”。大部分中国球迷,都能自觉地做到“自扫门前雪”。“其实这早就是我们的习惯了。”在堪培拉定居6年的东北小伙子陶晖告诉记者,在澳洲无论看什么比赛,大部分国人都能做到文明观赛,而捡垃圾是很基本的一项。“之所以养成这个习惯其实源于很简单的想法,就是为了不在国外给中国人丢脸。”
在这里记者倒想说一句,难道保证环境卫生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吗?
“爆粗口”并不是球迷文化
客观地说,目前的中国球迷并不能算合格。比如18日比赛奏中国国歌时,还有不少球迷迟迟没有起立;对手国歌奏响时,中国球迷看台上已经响起了击鼓声;更为让人觉得汗颜的是,比赛中球被球员意外踢上看台的时候,居然有球迷将其收起不归还。18日的比赛,记者亲眼目睹了两次这样的事情。
当然除了这些,最为让人尴尬的算是爆粗口。也许有的球迷会说,足球本就是男人的运动,说点粗话才符合足球比赛的气氛。其实不然,一位英国记者曾经说过:一名合格的球迷,不会因为一己之私伤害球队,也绝不会有“亲者痛仇者快”的不理智之举。
还记得去年申花和上港的沪上德比,一位西班牙同行在看完比赛后就说道:“气氛太好了,我迫切地想告诉全世界,中国足球的振兴是早晚的事。”但是当记者告诉他观众席上球迷口号的内容,这位记者不由感叹道:“诚然,伯纳乌和诺坎普也有谩骂和诅咒,但绝对不会形成一种传统,更不会集体爆粗口。”
他善意地提醒中国球迷,球队实力的提升,与球迷的素质密不可分,“历史证明,一支球队的队员们要想踢得精彩和明白,踢得高雅和高超,身边需要一群职业、自重和清澈的球迷。”
中国球迷文化的路还很长
说了很多都是观赛礼仪,其实,这只是球迷文化当中的很小一部分。球迷文化更多的是对足球的理解和忠诚。
在欧洲的著名球场你很容易看到祖孙三代一起看球的景象,每一个家族几乎都是一支球队的忠实拥趸。不少球迷把第一次到主场看球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当主题曲响起,球员入场的时候,他们会热泪盈眶。
堪培拉球场涌入了约1.8万名中国球迷,差不多占全部观众的八成。然而,有多少球迷是一直陪伴在中国足球身边的,在中国足球成绩最差的时候依旧不离不弃的?肯定有,但不会很多。目前中国球迷的现状是:你的成绩好,我就来捧场。当你不再赢球,我就离你而去。
上海申花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真正对申花不离不弃的只有那一面看台的蓝魔。还记得申花中超夺冠的那年,江湾体育场场场爆满。而现如今每当战绩不佳,申花主场虹口足球场连黄牛也懒得光顾。当然,这其中也有上港和申鑫两支球队分流了部分球迷的原因。但我们可以发现,那一面看台的蓝魔依旧在,他们从没有离开。
他们也许才是中国球迷的榜样。(解放日报堪培拉1月18日专电/特派记者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