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偏短偏少 西南雨多 持续高温 原来都与它有关——气候专家解析我国入汛以来气候形势
近期,华北、江南等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网友直呼热化了;而此时本应该出现梅雨的江淮地区,似乎梅雨的“出勤率”并不高;而华南地区的人也觉得今年的雨并不似往年,真实情况是怎样的?这些与什么天气系统有关?记者就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 周兵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美丽 王敬涛
记者:有网友反映今年华南的雨好像有些不对劲,不像往年来的频繁,具体是什么情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周兵:2018年华南前汛期于4月20日首先在广西开始,较常年(4月6日)偏晚14天,近60年广西首先开汛的年份只有5年:1963、1971、1990、1996和2018。3月到5月,华南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6.9%,导致当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而6月初,4号台风“艾云尼”3次登陆广东,带来了充沛的龙舟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2018年3月到5月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
所以网友的感觉是对的,今年华南降雨确实没有以往那么多,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异常强大,脊线位置长时间偏北,华南地区长期处于高压系统控制的晴好天气中。
记者: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是不是也对我国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周兵: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南海夏季风活跃程度是影响我国雨带活动的幕后“推手”,所以它爆发的早晚会对我国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雨带进程示意图
今年南海夏季风于6月1候爆发,较常年(5月5候)明显偏晚。而作为东亚夏季风系统主要成员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偏西。受其影响,来自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输送水汽进程受阻,从而导致南方降水偏少,梅雨进程推迟,华中两湖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旱情。
记者:按照我国平均雨带进程,6月正值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然而今年的梅雨似乎有点偷懒,与此相反,西南地区的雨却异常“勤快”,是不是也跟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有关?是什么原因造成副高偏西偏强呢?
周兵:依照《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我国江淮流域梅雨区可划分为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江淮区等三个梅雨监测区域,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江南区已于6月19日入梅,较常年(6月8日)偏晚,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区和江淮区梅雨入梅时间也较常年偏晚,而三个区域的出梅时间接近常年到偏早。
因此,与常年平均值相比,三个监测区域梅雨期开始时间偏晚、结束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与近3年相比,今年梅雨季节变得晚-短-少,江南区梅雨期暴雨强降水频次减少。
2018年6月以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
1951-2017年我国梅雨量历年变化
而西南地区也分干湿两季,监测显示,西南地区于5月27日正式进入雨季,开始时间接近常年(5月26日)。6月也是西南地区的雨季,所以雨多些也不足为奇。
原因主要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位置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偏西,来自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输送水汽进程受阻,南方降水偏少,梅雨进程推迟。
热带地区海表温度是影响副热带高压强弱一个因素,6月份的贡献主要来自西太平洋海温,而7-8月赤道印度洋海温对其影响更大些,因此,印度洋异常温暖有利于副高异常强大。
预计近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将有一次明显的南退东撤,有利于江淮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开始和持续,关键是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能否相对稳定。每年每个区域的梅雨都有不同,这给梅雨预测和服务带来重大的挑战。
记者:近期南方闷热难耐,跟蒸桑拿一样,很多网友直呼想念台风了,期待来一个温和的台风降降温,今年的台风是没有往年来的频繁吗?
周兵:近期南方闷热难耐,也跟副热带高压有关。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加之南方湿度大,感觉就跟蒸笼一样。一般台风会带来降雨,甚至会影响副热带高压,因此会对高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天气示意图
到目前为止,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有6个台风生成,1个台风登陆我国,常年1-6月平均会生成4.1个台风,登陆0.63个。实际上今年无论生成台风个数还是登陆个数都比常年平均偏多。
正常年份,台风活跃季节是7-10月,台风生成数量占全年的70.5%。8月是全年生成台风数量最多的一个月,平均每周生成1个多台风。常年6月会有1.7个台风,今年6月有3个台风生成,所以也不少。进入盛夏,台风开始粉墨登场,我们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趋利避害的应对工作,切实做好台风生成登陆影响等监测预测评估和服务工作。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月度生成台风数对比
记者:综合来看,气候上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信号,导致今年某些异常现象的发生?
周兵:从气候异常信号来看,我国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出现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拉尼娜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冷冬,然而刚刚过去的冬季,全国平均气温-3.2℃,较常年同期(-3.4℃)还偏高0.2℃。虽然整体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但从气温距平分布来看,除青藏高原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低1~2℃,局地偏低2~4℃。
2017/2018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与拉尼娜有关。另外今年1-3月,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了3个台风,较常年同期(0.73)偏多不少,也是与拉尼娜这个“小女孩”有关,因为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的状态,此时赤道西太平洋海温会比正常偏高,因此为热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气候系统在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表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阶段性位置、强度的异常,目前为止我国总体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或大江大河流域性洪涝,未出现持续性高温热浪或反复性寒流暴风雪事件。但进入汛期后区域性暴雨、干旱和高温事件时有发生,位置与传统的气候有所不同,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频发,天气气候出现了异常并造成一定范围的气象灾害,总体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低纬度印缅槽和中高纬度长波槽级活动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