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4到47.2,看似简单的数字增减。然而波动的指数背后,是一卷小微企业生存全景图。
去年5月份至今,小微企业指数曲线经历了两次较大幅度的波动,指数总体趋势向下运行,且大部分时间维持在50以下,反映出小微企业市场受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市场供求持续萎缩。但从今年4月份的数据看,随着各项支持政策接连落地,经济下行压力并没有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通过分项指数的比较,可以看到,4月份小微企业扩张指数、信心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扩张指数为47.1,环比上升0.4个点,信心指数为49.3,环比上升0.1个点。
通过融资指数和风险指数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除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以外,其他各行业融资需求均出现了下降,风险因素普遍增加,其中住宿餐饮业的融资需求仍处于行业低位,但其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今年以来建筑业融资需求逐渐增加,但风险指数有所加大。“建筑行业目前看来是平稳过渡。从融资指数来看,今年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去年,但是风险依然存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全分析认为,对于建筑业来说,企业经营遇到的主要困难来源于行业竞争加剧,而要解决小微企业行业竞争问题,其背后的动因首先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说,没有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建筑业一季度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困境,所以此次发布的各分项指数、行业指数,对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活力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以及内部治理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劣势,使其在融资的“关键环节”屡屡碰壁,尽管国家多次出台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但是各地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仍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行业来看,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面临发展水平低下、产能过剩等问题,不确定性较高,难以吸引资金;就银行的经营模式来说,偏爱大企业、偏爱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国有企业,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买单,也造成了融资成本高企。
应该说,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实力方面,仍有着较大差距,它们也因此遭遇了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比如成本高、税负高,比如用工难、融资难……这些困难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精准发力,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现阶段,制约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瓶颈仍然是融资难问题。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让金融活水更好地灌溉小微之花;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构建“互联网+小微企业”的新业态,建立科学、全面、通用的小微企业信息统计分析体系,为其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参考。
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很多情况下,小微企业是创新和转型的胚胎和幼苗,也是创新和转型的营养液,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一公里”,需要我们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