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广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请"老娘舅"理赔一把清

23.12.2015  20:36

  新华报业网讯 丹阳吕城镇的张东良夫妇日前气哄哄地走进了丹阳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诉讼综合服务中心,直奔二楼的理赔工作室。“我觉得保险公司不专业,之前说按误工期3周、每天90元计算,现在又按两周、每天80元计算。”张东良说,听说理赔工作室可以调解,就来试试。

  一直以来,保险理赔难是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涉及人伤事故处理中的难点,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两年的漫漫理赔路,给当事人带来焦虑,也使得保险公司形象受损。为此,我省自2012年探索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已经在全省推开。

  案多人少,是当前基层法院办案现状。无锡崇安区法院广益法庭专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每年案件量400件左右,这意味着法官平均每天至少要处理一起案件。“一般来说,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多是对保险公司的赔偿不满,主要矛盾集中在误工期、营养期、住院期认定范围不一致。”广益法庭庭长王丽君说。

  日前,无锡一位40岁的女士在公交站台被撞掉了3颗牙齿,但不能举证肇事者是谁。录像调查发现,当时有3辆公交车经过,且分属两家公交公司。王丽君说,这种案件,肇事者不清晰,受害者与保险公司在牙齿医疗中分歧也很大,如果走起诉判决程序,耗时很长。“如果能从法律角度、医疗鉴定、保险理赔三方面解释,案件调解就会变得容易一点。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协会也在苦恼如何解决理赔难问题。在与法院沟通后,从2012年起,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在广益法庭开始试点。无锡市保险行业协会聘请第三方机构作为专职调解员,入驻法庭。“第三方调解一定要公正,而且要熟悉医疗鉴定、保险理赔、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等问题。”无锡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尤玲娜说。

  乐凡金融是保险行业协会聘请的第三方机构,韩德顺是第一位调解员。“对于受害人来说,能够快速结案、拿到赔偿是首要诉求。调解员不仅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更需要好脾气,能够化解受害方的情绪。”经他若干次电话沟通,两次到庭调解,无锡这位女士的案件最终调解成功,两家保险公司同意提高赔偿标准,受害人自己承担一部分资金、肇事司机也承担一部分。

  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调解,效果多赢。对当事人来说,可以最快速度拿到赔款。数据显示,道路交通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从45.3天缩短为24.7天,非道路交通涉人伤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从108天缩短为62天。广益法庭法官王晨曦说,为了让当事人放心,调解成功后,法院会发放写明一个月内赔款到位的文书。

  此外,法院压力大大减轻,保险公司则获得理赔快的声誉。“口头调解大大节省了写判决文书的时间。”镇江京口法院民二庭法官刘斌说,保险公司与肇事双方各有利益诉求,而保险行业协会则是润滑剂。“在调解过程中,以调解员为主,法官为辅,能调则调,不调则判。”他说,调解拓展了赔偿面,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以2014年为例,全省保险行业协会调解成功保险诉调对接纠纷9489件,同期人民法院审结保险案件10366件,比例接近1:1。

  如果案件经调解,20个工作日内仍无法达成协议的,转入诉讼程序,杜绝久拖不决、久调不决。在京口法院,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后,道路交通案件量从每年增长30%变为下降30%。镇江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康勇介绍说,截至今年8月,调解累计减少诉讼费支出20.4万元,减少鉴定费支出28.8万元,案均节省1652元。“镇江已经将诉调对接前移至交警大队,在5家交警大队设立理赔工作室。”康勇说,正在考虑进一步前移至部分中队,在案发现场就第一时间调解。

  目前,全省41家法院与地市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共处理案件24799件,涉及金额13.2亿元,调处成功率69.1%。此外,自2011年起,法院保险纠纷收案量呈现“单边下降”态势,2014年较2011年案件量降幅达18.03%。

  继道路交通事故理赔试点后,今年8月,镇江市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延伸至医疗纠纷领域,尝试破解医院不愿投保、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患者投诉无门的僵局,扭转医疗责任保险长期亏损的状态。尤玲娜告诉记者,无锡正尝试在社会责任险、医疗事故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物业损害责任险等领域的保险机制,为化解纠纷提供多元化解决途径。

  “保险纠纷诉调机制,是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创新方式。”省保监局副局长王宝敏认为,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介入,保险业得以参与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其社会责任;同时,丰富了保险纠纷解决的方式,有利于保险行业协会及时发现不规范从业行为,堵塞漏洞,预防纠纷。

  不过,对于这种创新调解方式,费用是个难题。目前,第三方机构的费用由保险行业协会支付,但协会的会费收入有限,难以为继。不少行业协会提出,希望由政府购买服务,解决这一难题。

  本报记者赵伟莉

  本报实习生陈晨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