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给候鸟营造安乐驿站
进入3月,我省沿海滩涂变得格外热闹,成千上万的候鸟飞翔而至。江苏沿海湿地对“东亚—澳大利亚”全球迁徙路线上的鸟类有着重要价值,调查显示,每年在江苏沿海湿地过境中转的鸟类总量逾300万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65种;还有多种国际关注的全球濒危物种,如勺嘴鹬、大滨鹬等。为了招待好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客”,我省着力保护湿地、修复生态环境,为它们打造安全舒适的“驿站”。
政策护航,湿地保护渐上台阶
江苏东临黄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近海与海岸湿地总面积约99.2万公顷,占全国滨海湿地面积的18%,位居全国第一,是亚洲最大规模同类湿地。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护沿海湿地: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11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要求“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和“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同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被列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指标体系;2013年《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颁布实施,将全省部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2015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28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的目标任务;同年,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印发《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阶段性目标任务。江苏沿海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此外,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以及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具有湿地保护功能的各种保护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保护自然湿地。截至目前,我省沿海地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湿地公园5个,湿地保护小区12处,保护面积达38.5万公顷,全省滨海湿地保护率达38.8%。
修复生态,鸟类稳中有升
江苏沿海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候鸟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俄罗斯、英国、日本、德国等地的国际鸟类保护组织代表和国内专家连续几年在江苏如东召开了勺嘴鹬保护论坛。去年,国家林业局在大丰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召开了沿海濒危珍稀鸟类保护座谈会。
南京林业大学鲁长虎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一直致力于鸟类调查,和南师大的团队共同承担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江苏省的调查任务。“鸟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既是生态多样性的一部分,也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监测指标。”鲁长虎介绍说,鸟类对栖息地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保护区里的自然湿地功能良好、没有干扰,鸟类种类和数量就会很多;鱼塘稻田之类的人工湿地也有雁鸭、鸥类和一些胆大的水鸟栖息觅食。江苏沿海湿地是宝贵的生态资源,它的价值比我们现在能理解的还要大很多。
近年来,江苏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资金、亚行贷款等项目实施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湿地保护项目,开展滨海重要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开展包括生态环境监测、鸟类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在内的多项生态监测。全省共在滨海湿地重要区域实施退化湿地恢复工程10余项、修复湿地约0.5万公顷。
观鸟爱好者李静和她的朋友们连续多年在迁徙季节来到江苏沿海,观察并记录水鸟。她说,根据现有调查结果,江苏沿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局部地区有所下降、总体上稳中有升。保护区的调查数据也显示,2010年以来在江苏滨海越冬的丹顶鹤等鸟类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且有上升趋势。
保护鸟类,期待全社会参与
除了为候鸟提供栖息地,还要保护候鸟安全。省森林公安局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亮剑,开展了“天网行动”、“利剑行动”、“雷霆行动”等一系列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出售、收购、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保护候鸟在江苏沿海平安停歇和越冬。
“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光靠政府来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江苏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徐惠强告诉记者,江苏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频繁。目前滨海湿地仍面临围垦、污染、过度利用等威胁,局部区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堪忧、生态功能逐步下降;滨海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能力薄弱,与保护管理的实际需要不相称。他希望对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能够获得社会的更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
本报记者朱新法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