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元: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现代民政
当前,“互联网+”思维不仅启发改变着中国的制造业、商业,更重要的是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它对整个社会的改变,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数效应。对于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而言,只有接受、适应并主动投入这场变革,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推进民政工作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民政,关键在人,在民政工作队伍。当现代民政的思维方式真正融入每个民政人内心,成为一种习惯时,现代民政指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 侯学元
“互联网+”思维,主要是指具有互联网特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
当前,“互联网+”思维不仅正在启发着、改变着中国的制造业、商业,更重要的是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它对整个社会的改变,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数效应。对于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而言,只有接受、适应并主动投入这场变革,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互联网+”思维对民政的影响,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体现在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表层次,即工作手段的革新。
主要是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效率。信息化要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深入应用为重点,推进民政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化、信息资源处理智能化、信息技术服务集约化,全面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先进、高效、智能的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体系。
江苏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民政自身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省级开发、五级使用”、“全业务、全流程”的全省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即将投入试运行。当然,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是“网来网去”,而是“O2O”模式,即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虚实交融。如“虚拟养老院”,就是依靠网络平台,把线上的信息导流转变为线下的专业服务,双向打通,多维互动。
第二层次:中层次,即对民政部门行政行为的革新。
具体体现在三个环节:一是决策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支撑下的决策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网络的扁平性及话语权的大众化,使得群众能够更容易参与到决策中来,增加决策的民主性。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民政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把基于大数据的情况分析以及网络征求民意作为重要的手段。
二是执行环节。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在执行力方面是以职能划分的,每个部门管辖一个领域。在互联网思维下,政府公共管理在执行力方面将呈现出跨部门、跨职能、跨领域的特征,政府将成为一个大的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调动资源以满足公众需求。比如社会救助工作,就需要用“跨界”的思维整合多部门的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监督环节。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政府对涉及行政行为的信息处于垄断地位,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缺乏主动权。但互联网出现之后,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必然要求,信息不对称被打破,民政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行为时刻都处于监督下,决不能“任性”。
第三层次:深层次,即对民政各项业务工作的革新。
首先,“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对于民政工作而言,就是要把服务对象的体验摆在重要位置,精准定位群众需求,以此确定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江苏在制定现代民政指标体系时,设定了反映群众满意率的指标,就是考虑到要把民政服务对象的体验和感受,作为衡量现代民政建设成效的重要参数。
其次,“互联网+”思维,其价值在于“+”,对于现代民政的启示,就是要开放、整合。在互联网社会,个人和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决定的,连接点越多越广,其价值越大。这就决定了“互联网+”思维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现代民政要按照“互联网+”的新思维,打造“社区+”平台,融合养老、防灾减灾、救助、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形成“一个平台多项业务”的工作模式,推动实现“整合、联动、增效、为民”。
第三,“互联网+”思维是平等参与思维,对民政工作的启示是,要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透明、参与协作、去中心化,有“互联网+”思维的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主动参与、不断成长的公民社会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社会基础。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个体和组织可以不受社会环境过多约束,从而更热情地参与到公共生活,做出自主的政治选择。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顺势而为,进一步推进“三社联动”、“政社互动”等工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当然,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不仅体现在社会治理领域,也体现在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