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你还给TA写信吗?
还记得手写的书信吗?收到一封远方的信件,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口子,抽出几张薄薄的纸,纸上那或清秀或潦草的字迹,看了一遍不够再看第二遍……在这古老的方式里,有一块空间能够容纳我们最脆弱的思念,能够抚慰我们最柔软的情感。一张纸,一支笔,能把漂泊的心划到岸边。
在智能手机泛滥的今天,在微信、微博不断刷新信息的今天,还有人闻着纸香写信吗?当然有,2015年,靖江日报社举办的“知玉堂杯”“给TA写封信”活动中收到百余封信件,就是证明。
在这个春节,你还会给远方的TA写一封信吗?
写信曾经丰满我们的生活
朱艳娟是靖江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直到现在,她还一直珍藏着年轻时与哥哥和先生来往的信件,在她看来,这些信件虽已经泛黄,却是青春里最好的记忆。
朱艳娟回忆说,哥哥考上厦门大学时,她还是个初中小女生,一个月一次的通信是雷打不动的,她会依照父母的吩咐,将生活费夹在纸中,然后将家里的大小事情,一一倾诉给哥哥听。从最开始的只有几行字,到后来的三四张纸,她想和哥哥说的话越来越多,不知觉间,她的信纸越写越厚,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最为巧合的是,她那一年升学考试的题目就是“写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奋力书写的同时,她脑海中不断闪现出生活的艰辛,以及给哥哥写信诉苦的画面,写着写着竟然触景生情,伏在桌上哭了起来。这下把监考老师吓着了,监考老师拍拍她说,“小姑娘,不会做题没关系,下次再考。”一句话又把她逗乐了。当时,朱艳娟的男朋友是靖江人,但在广州工作,分居两地,两人就用信件维系感情,顺利从相识、相知,发展到相恋、结婚。两人的书信,少说也有几百封。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是木心写的《从前慢》,在朱艳娟看来,写信也是如此,在她们上学的年代,通讯不发达,互通消息、倾诉衷肠只能通过一张张薄薄的信纸,但这其中的深情,现在看来更为真切。
“我亲爱的女儿,很久以来妈妈就想用书信的方式和你聊一些话题,有时候内心的感受用文字更能贴切地传达人的感情,希望妈妈所说的这一切,能够给你即将步入以后的青春岁月带来一点帮助。”报社举办“给TA写封信”活动后,朱艳娟第一个投稿,她写给女儿的信件中,坦言“希望你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污染”,“一个恬静优雅的女孩应该从各个方面多吸收一些正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女孩子,一定要学会自重,只有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母亲对女儿的殷切期望跃然纸上。
信件可能远离,亲情和爱情不变
靖江日报社的这次“给TA写封信”活动,一共收到一百多封来信。有些是用钢笔书写,有些是用毛笔书写,有些则是发送在编辑的QQ邮箱中。在所有的来信中,“市发改委吴先生的一封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封信的主题是“蓝色回忆”——“记忆中认识你的那些日子,天气格外的好,天空像大海一样的蓝。整个夏天,我穿着蓝色的背心,你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好像是一种默契”。
“其实那个夏天很平常,很平常的夏天。其实当时我们之间也没发生什么故事,认识只是一种邂逅,一种缘分。整个夏天,两个年轻人就那样在蓝蓝的天空下坐着,讲一些彼此感兴趣或无关紧要的话。”吴先生说,他一直很想给那个年轻的女孩写一封信,不管她会不会收到,重要的是自己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已经尽在其中。
关于写信的回忆,往往令人回味。只要收到亲人来信,必定不会忘记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及立即提笔回信的紧张感。
这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讯工具与时俱进,从BB机,到手机,到电脑……通讯方式也更为多样化,从电话,发邮件,聊QQ,到如今的微信、微博,沟通和交流方式的增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方便。
“我爸已经62岁了,去年端午我回家的时候,帮他在手机上下载了微信,教他用微信聊天,看新闻,他一学就会。现在,别说写信了,我们连电话都很少打,都是微信交流。”薄先生在杭州工作,作为家中长子,他更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与他们联系也最多。刚毕业时,他每周都会给家中写信,装上电话后,他每天晚上吃完饭后给父母打个电话,自从给父亲手机上装了微信之后,微信成了最主要的联系方式。薄先生说,父亲学会用微信之后,还教同小区的老年人使用,大家都非常乐意尝试。既然微信这么方便,谁还写信呢?
薄先生的一席话,也许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的确,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逼着人去适应、去改变。也正因此,最为原始的信件,就这样被人疏离了。“仅仅是交流变方便了,但我们和他人之间的那份亲情、爱情,是没有改变的。”薄先生说。
大半信件由父母写给子女
在主办方收到的近百封来信中,收信的对象迥异,有些是以前的恋人,有些是当年的老师,但更多的是父母写给子女,透露着殷殷期望。
“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生日快乐!我们的宝贝女儿。一转眼,你已经18岁了,还记得你刚出生的时候,我和你妈妈手足无措、不知道哪种姿势抱你更能让你感到舒服,现在,你已经比妈妈高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当然是好事,说明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这是帝斯曼江山公司陈新华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他想对女儿说,追寻理想的道理上,先设置小目标。
“我们常常会想起你小时候的模样:大大的黑眼睛,红扑扑的嘴唇和粉嫩粉嫩的小脸蛋,憨态可掬、惹人怜爱。每当听到音乐响起的时候,你都会不由自主地扭起小屁股,而每次出门,你都会赖在爸爸的肩上,怎么也不肯下来走路。那时候的你,给爸爸妈妈带来多少的欢笑、多少的快乐啊!十三年来,虽然爸爸妈妈给你营造的家并不富丽堂皇,但它是温馨的、充满着爱的。这十三年来的每一天,爸爸妈妈一直在尽自己的能力给你最好的关爱。”这是70后蒋先生写给13岁女儿的信,他想和女儿说珍惜、感恩对自己好的人。
“飞机上我做了一个梦,是关于你的梦:那一幅幅断断续续的画面全都有你,你和我手拉手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你的声音清脆而稚嫩;你在小树林里边背唐诗,边指着自己的小鞋子问:愿君多采撷,就是踩自己的鞋吗?你走累了,张开胖乎乎的小手说“爸爸抱”……睡梦里,你就在我身边,多么温暖,多么惬意!真希望梦一直这样做下去,因为触手可及,你就在身边;但梦总是要醒的……”在这封吉先生写给远在美国的女儿的信件中,他期待女儿在异国他乡照顾自己,越飞越高。
吉先生说,他有女儿的微信,能看见女儿的一举一动,能听见女儿的声音,但总觉得想说的话中,通过薄薄的信纸,能说出更多心中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