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余名土壤专家南京把脉“净土保卫”

26.10.2021  10:42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南京10月25日电 (徐珊珊)以“减污净土、洁食居安”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24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土壤修复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土壤污染物跨介质迁移与界面过程等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把脉“净土保卫”。

  近年来,中国打出“组合拳”捍卫“净土”。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标志着中国土壤污染修复迈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新阶段;2020年,《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针对工业污染地块,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表示,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土壤污染的区域性、流域性问题对食品安全、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修复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和美好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

  当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介绍,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研发,于“十五”起步,“十一五”进步,“十二五”发展,又经“十三五”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专项修复技术研发,快速带动了中国技术应用和绿色可持续修复产业化发展,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处于并行或部分超越状态。

  “要综合土壤类型多样性、水文地质分异性等进行分区治理。”骆永明举例说,建立“一区一策”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模式,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轮作制度,形成场地周边农地“植物修复(冬作)+安全利用(夏作)”和“作物品种-调理剂或减污技术组合”等治理模式,形成区域化整体解决方案。

  谈到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现状,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书鹏坦言,面对未来很多污染场地的释放,整个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是积极的。与搬迁类企业相比,未来在产企业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对于在产企业,可以用微生物等修复手段,延长修复周期,降低能源的投入。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渊称,企业在土壤修复领域要承担创新的责任,除了研发投入,更要关注在这过程中转化的创新产品,培养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企业的核心在于“产学研”之后的“”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研发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主办,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等单位和部门联合承办。(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