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地扛起体育人的使命担当——江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刚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饱含深情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党对全面小康丰富内涵的精准把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健康福祉密切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增强国民体质和身心健康,是体育的基础功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与小康关系的重要论断,深刻领会“中国梦”“体育强国梦”的战略思想,准确把握“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等重要观点,时刻牢记“体育强则中国强”的谆谆教诲,切实担负起民族复兴、人民健康、体育强国的使命与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牢固树立以中国梦为追求的情怀担当,筑牢团结拼搏、接续奋斗的思想基础
被广大人民群众亲切称为“体育迷”的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以普通人的情感参与体育,更用政治家的眼光审视体育,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强调体育功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体育工作,充满了恢弘的历史视野、高超的政治智慧、真挚的为民情怀,丰富和发展了体育思想与工作方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在体育领域的生动体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等重要论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从近代以来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与肩负使命出发,阐述体育与综合国力、民族复兴、国际地位等紧密的内在联系;把体育繁荣与国家富强、民族兴盛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全民体魄强健才有“中国梦”的壮美,体育所蕴含的内外兼修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规则至上的法治思维、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伟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在体育领域的具体承载,是体育人追寻并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体育人应当自觉树立提高人民福祉、提升国家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家国情怀,切实增强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使命感,时刻保持实现“中国梦”的情怀与担当。
江苏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实践,列为“三严三实”教育活动重要内容,举办全省体育系统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讲堂开展宣讲,利用体育网站、微博微信、户外广告等载体进行宣传,确保讲话精神入心入脑、化为动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与宣讲,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发展的时代脉络,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并转化为推动体育改革发展强大的政治定力、道路自信与行动自觉。江苏体育系统坚决拥护党中央的体育方针路线和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为引领,始终以为民造福、为国争光、为国增利作为鲜明的发展导向,把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实现举国体制与社会力量的最佳结合,通过跨界整合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用以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和障碍。在此过程中,我们把维护国家形象、集体利益作为鲜明的政治导向,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兴奋剂、严肃赛风赛纪斗争,打造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以铁军精神保障体育强国梦的实现。
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思想,描绘全面小康宏伟蓝图的斑斓底色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对于体育在促进人民健康、实现小康目标全局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精辟的阐述:“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重要且具体的指示,加速推动了我国全民健康战略从依靠医药“治已病”,向依靠体育等手段“治未病”转变,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体育站在了“主动健康”的最前沿,体育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发展。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检验人民为中心的主要标准。近日,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专门部署富民工作,要求全面把握富民的丰富内涵,不仅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而且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我们理解,百姓体魄强健、精神富足是“隐性财富”的重要方面,既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又能提升人民获得感,防止社会问题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2014年以来,我们采用部省共建模式,经过省市县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在国内率先建成全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健身步道8300公里,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小型全民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全省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提前达到国家2025年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1%。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产业富民思路,“十二五”期间我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448.1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18.96亿元,年均增长16.3%,“十二五”末总规模约达2600亿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增加人民财富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以城乡、区域、人群、服务内容、供给主体“五大领域”的结构性调整为主线,实施百姓身边的“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实施城乡一体化体育健身圈建设工程,继续扩大健身步道的覆盖率,合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等布局和建设运动设施。二是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工程,完善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项目,鼓励组建经营实体、建立培训基地、打造项目平台。三是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工程,创新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实施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品牌推广计划,大力推广户外、冰雪等项目运动。四是实施“全人群”体育活动覆盖工程,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健身活动,重视开展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妇女、少数民族体育。五是实施体育服务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业体系。
三、准确把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时代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省情、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制度
“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强项更强、恶补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改革的重要指示,既从宏观理论方向指明道路,又从微观操作层面具体指导;既切中了发展难题的要害,又指明了改革创新的方向。以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为标志,中国体育新的改革大幕缓缓拉开,正朝着构建健康中国、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国际形象等综合功能提升方向稳步前进。在体育整体发展环境、动力机制转换的当下,要准确把握体育内外环境发展变化规律,依靠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新引擎,明确体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江苏从本地实际出发,推动包括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改革、大创新。制定了《关于建立体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做到权力向下转移,即行政权力事项、公益资金分配、公共服务购买向市县和协会下放或转移,2/3的省级体彩公益金分配市县使用;资源向外开放,与市县、高校、企业、协会联办运动队达30余支,职业运动俱乐部达到10余个,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国际大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改革;政策向上叠加,在贯彻供给侧改革、竞技体育改革、体育产业发展意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明确具体的政策举措,确保国家体育改革各项部署在江苏得到有力落实。比如,我们积极适应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的趋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入手,实施以涵盖产业及消费政策(每年1亿元专项资金、5000万体育消费券)、载体设施(100个体育服务综合体、20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主体培育(1000个健身俱乐部)等若干领域的五大“组合拳”,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扩大健身消费规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改革创新是永恒的时代主题,也是积极应对“四大考验”的有效手段。江苏具有改革的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历来是全国改革的实验区、先行者,江苏体育系统愿意为全国体育改革探索道路。我们将完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推动改革创新成为体育系统的共同行动。在竞技体育方面,继续开门办运动队,推动竞技体育社会化,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提高竞技水平;在全民健身方面,推动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制改革,破除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用科技方式提升体育锻炼实效;在体育文化方面,加强传统项目保护与传承,加快发展体育文博与文创,大力弘扬新时期女排精神;在体育产业方面,坚持释放和引入资源相结合,同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等方面敢为人先,让创新在市场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
四、紧紧围绕以体育强国为已任的目标导向,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体育系列重要论述中,我们发现始终紧扣“建设体育强国”这条鲜明的主题主线,它既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又与民生福祉休戚相关。论体育功能,期望支撑民族脊梁;讲全民健身,期望增进人民健康;谈运动项目,期望均衡协调发展,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江苏自2002年起就提出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涌现了一批在国际有地位的运动员,举办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赛。这既是我们肩负的国家使命,也是对人民的责任。新的时期实现体育强国梦想,我们将深刻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体育论述精神,不断提升体育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体育的人民获得感上。始终把提升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制定《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2.0》,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发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000所,努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让体育真正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一。
二是体现在体育的民族自豪感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提供了精神支撑。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强传统体育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建设和发展好一批体育博物馆,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为世界体育生态多样性增添别样的精彩,增强人民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三是体现在体育的国际美誉度上。江苏既有南京青奥会“完美无缺”的极高美誉,也有孙晋芳、陈若琳等叱咤国际体坛的风云人物。江苏将继续举办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重大赛事,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和体育援外工作,推动江苏文化中华文明走出去。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击剑、羽毛球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项目,提升三大球运动水平,培养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运动员。
四是体现在体育的市场活跃度上。紧跟国际先进理念和科技潮流,运用市场思维、产业手段推动体育发展,加大体育文化创意、科研开发力度,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行业融合,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兴办户外、马术、冰雪、极限运动等新兴时尚项目,发展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其中服务业超过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