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代表喊话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想跟你"侃"足球

04.03.2015  19:01

  

   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校园足球风

   影响了一代人

  如何发展足球?麦庆泉以史为鉴,谈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校园足球风。1965年,16岁的麦庆泉作为长沙五中足球队守门员,代表湖南队与全国其他27个省份的中学足球代表队一起前往辽宁大连,竞逐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

  这项赛事的赛制是以中学足球队为单位,经省、市、县选拔出一支冠军队伍,再参加全国比赛。这就要求中学必须建立一个22个人的成型球队,配备相应的教练员和领队。“在这种赛制的倒逼和影响下,彼时的中国,校园足球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旋风’,就连我们学校食堂的厨师,都会出来看球,校园的墙报随处可见评球的文章”,麦庆泉回忆说。遗憾的是,1965年的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成了这项赛事的“绝唱”。

  去年,麦庆泉特意组织当年长沙五中足球队的队友,与同样参加了1965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湛江五中打了一场友谊赛。“校园足球已经深深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我们能重启校园足球,何愁足球没有群众基础,何愁国家队选不出好苗子?!”他说。

   摆问题:

   场地匮乏,足球让人“踢不起”

  麦庆泉说,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比,现在学生多了,但踢球、教球的人少了;高楼多了,踢球的场地少了;校园里奥数比赛多了,但是体育“比武”的项目少了。“我想在开会的时候找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看看能不能在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停赛50周年之际,在大连召开校园足球发展论坛,甚至在适当时机重启这项赛事。”

  张育彪代表同样对此感触颇深,他说,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足球发展。根据2014年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从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全国足球场才增加了7100个,远远落后于新增篮球场的48万个,甚至还达不到新增排球场3万多个的四分之一,不仅位列三大球的末尾,而且差距非常大。他说,由于场地匮乏,踢球费用高昂,例如,在深圳踢一场业余足球,费用少的要七八百,多的要三四千,让人“踢”不起。 提建议:

   以群众赛事倒逼社会投入

  麦庆泉有个独特的足球理论:足球是尖的。“因为足球是一个强调针锋相对的项目,当各级群众性足球比赛建立起来以后,各级部门和学校会在竞争中完成自我提升,这样建场地、培养足球人才就会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他说,当社会上形成群众足球文化以后,全民健身也会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张育彪代表所在的深圳市南岭村社区,每年自掏“腰包”至少500万元发展足球运动,从2003年创办“铁狼杯”七人制足球赛开始,历经十二载,已在广东及港澳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2014年,还为五人制国家足球队输送了6名队员。结合自身经历,他建议,建立学校、社区为中心的联赛机制,政府可以定期组织社区级的足球赛事,为社区足球提供比赛平台,也可以对一些社区自发并形成规模的足球比赛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培育良好的比赛运作机制,为中国足球打好基础。

  

原标题: 深圳代表喊话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想跟你"侃"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