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连云港战斗过的11位烈士入选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录

25.08.2015  16:39

  中国江苏网8月25日讯(记者 徐芳 通讯员 胡继明 贺龙广)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同时民政部还公布了第一批总数达300人的抗日英烈名录,两大名录的推出被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新闻的热词,并被广泛解读为中国为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准备的“特别纪念”。

  当时就有媒体预测,“第一批”名录的提法也预示着,民政部将会在一段时间后适时推出“第二批”名录,而这个时间点很可能就是作为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2015年9月3日前后。

  果不其然,昨天上午9点新华社发布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此时,距离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仅有一周时间。

  这是一份无比庄严的名单,其中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壮烈无畏的英魂,都承载着一段硝烟弥漫、热血沸腾的民族记忆。当我们怀着无比肃穆的心情梳理这些不朽名字的时候,发现了11位和我们脚下的这方热土有着难以割舍血肉联系的英灵,其中更有4位长眠于我市赣榆区的抗日山烈士陵园,而他也是抗日山烈士陵园入选国家抗日英烈名录的第二批烈士。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11个名字吧,朱爱周、胡文臣、徐竞、宋耀南、毕学法、焦占宝、高农斧、吴云、曹云、李子英、今野博。70多年前,他们曾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在云台山下的青纱帐里奔跑,他们曾在波涛汹涌的黄海岸边奋勇杀敌,他们的双脚踩过这里的每一寸热土,他们的鲜血、汗水甚至生命在震耳欲聋的冲锋号声中轻轻落下,连云入海。

抗日山烈士陵园里的今野博纪念碑

朱爱周

  烈士入选抗战名录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2014年9月公布的首批抗日英烈名录,总数多达300人,其中有5位安葬在我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或与我市有关的抗日英烈,他们是汉斯·希伯、田守尧、符竹庭、彭雄、何万祥,而昨天公布的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录总数则上升至600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入选标准基本上有三个:第一,抗战事迹突出;第二,牺牲情节壮烈;第三,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堪为后人楷模。这些英烈涵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爱国人士和援华国际友人等不同群体的代表。

  据市和赣榆区民政部门透露,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名录是在去年公布的第一批名录的基础上,通过推荐上报、网上征集、多部门联动等方式,广泛查阅收集资料,核实信息,深入挖掘整理、核实论证后形成的,国家民政部还曾派出专人实地了解,所有进入国家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烈士均形成了扎实的档案。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加上战争原因,许多抗日英烈的原始资料和事迹没有得到完整保存和记载,在我市战斗过和牺牲的11位英烈中的部分人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抗日山烈士陵园共有4位英烈入选

  曾在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此次再度有4位烈士入选,分别是吴云、曹云、李子英和今野博,其中前三位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委员、军需科长和指挥员,而今野博则是一位来自日本的援华国际友人。据抗日山烈士陵园介绍,这4位抗日英烈中,曾任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供给部军需科科长的曹云烈士,在小沙东海战中牺牲,其遗骨就安葬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小沙东海战烈士冢中,吴云、李子英的名字则雕刻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上,抗日国际友人今野博则在陵园内拥有一座纪念碑。

  此外,抗日烈士朱爱周的遗骨目前安葬在赣榆墩尚朱爱周烈士陵园里,而这更是一位生在赣榆牺牲在赣榆的烈士。

  11位烈士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记者在梳理这11位烈士的信息时发现,他们牺牲时均正值青壮年,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其中焦占宝最年轻,牺牲时仅有22岁,李子英年纪最大,牺牲时44岁。

  他们并非全出生在我市,也并非全牺牲在我市,他们却都曾在我市这片热土上为民族尊严、国家命运不屈战斗过,他们中有在激烈战斗中为敌人所伤英勇牺牲的,也有在打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后不愿被俘壮烈殉国的,更有受尽了日寇的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被残忍杀害的,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世界和平,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朱爱周(1901—1940)

  赣榆罗阳人,曾任赣榆常备旅旅长。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赣榆县城遭日机轰炸,县长弃职潜逃,全县一片混乱。1938年1月,朱爱周出任国民党赣榆县县长,号召全县人民团结抗日,共赴国难,随后积极开展抗日运动。朱爱周坚持国共共同抗日,甚至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自己的主张。1940年3月22日深夜,日军突袭朱爱周部驻地,朱爱周一面指挥部队奋力抵抗,一面安排文职人员及村民撤退。敌以重炮猛轰,朱爱周多处受伤倒在血泊之中,敌人逼近,为不拖累民众及武装力量转移,朱爱周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胡文臣(?—1938)

  河北静海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游击3团团长。武林世家出身,后入伍当兵。曾任两淮盐警大队排长、连长、大队长等职。后两淮盐警大队收编为陆军第八军游击队,胡文臣升任第三总队长,奉令在苏北一带活动,配合作战。1938年春,在保卫连云港的战斗中立功擢升陆军第33师团长。1938年冬于江苏宿迁的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徐竞(1911—1943)

  “九一八”事变后,在南京参加爱国救亡的“三民铁血团”北上抗日。1942年秋,调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吴集情报站工作。1943年春,徐竞被中共苏皖区党委派遣到新浦、海州打入敌伪内部,做瓦解敌伪军工作。后被告发逮捕。在关押期间,为保守党的机密,徐竞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后来被敌人推入狼狗群中被活活咬死。

  宋耀南(1913—1943)

  新沂人。曾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3支队7团团长,东海抗日武装云台大队政治处主任。1943年7月率部攻打日伪军桑墟据点,因敌炮火猛烈,工事坚固,久攻不克。遂集中众人智慧,派人到四乡动员群众打狗,将死狗扔到敌据点的水圩和井中。死狗腐臭后,敌人相继染病,不得不放弃据点逃跑,部分逃敌在途中被新四军歼灭。宋耀南后来在指挥桑墟战斗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0岁。

  毕学法(1914—1944)

  曾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沭阳总队总支书记,抗日英烈。

  焦占宝(1922—1944)

  曾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6团政治委员,抗日英烈。

  高农斧(1912—1944)

  曾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任新四军十旅政治部主任,在敌人扫荡最残酷的1941-1943年,他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特别在1942年11月中旬,两万余日军把他带领的一团部队包围,他率领全团战士身先士卒冲开一道防线,成功突围,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后来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10月14日病逝。

  吴云(1915—1944)

  曾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第25团政治委员,抗日英烈。

  曹云(?—1943)

  曾任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供给部军需科科长。1943年3月17日拂晓,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发生激烈海战。曹云在战斗中被日军子弹击中心脏,壮烈牺牲。

  李子英(1898—1942)

  曾任八路军第115师鲁南支队7团团长,抗日英烈。

  今野博(1919—1944)

  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曾任日本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长兼滨海支部长。1941年6月2日,他与另外4人组成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任宣传委员,他一直采用传单、书信、喊话等形式,向各据点的侵华日军做宣传、瓦解工作,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在华日人迅速觉醒,掀起反对侵略战争的高潮。同年7月7日,他与另外2名日本人宣誓参加了八路军。

  1944年7月,今野博由武工队护送回根据地汇报工作。途中,突与“扫荡”的日伪军遭遇,突围中今野博不幸被俘,被押至日照县城。审讯时,任凭日军毒打、逼供,他毫无惧色,不断地揭露和驳斥敌人。被关押、折磨半年之久后,遭秘密杀害。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