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26年时间 七旬老人集齐36位军事家极限片

09.09.2015  08:39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集邮协会主办,市老干部集邮协会承办的邮品展,于8月31日在市老年大学展出。在展出的近万张邮票中,由陈肇彦老人提供的新中国36位军事家极限片及军事家个人邮票集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光。

  从17岁开始,陈肇彦便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快80岁的她,仍在孜孜不倦地集邮。说起这项坚持了60年的爱好,老人说集邮是我的爱好,遇到不开心、不顺心的事情,拿出邮票来看看,就会忘掉一切烦恼。

  极限片

  极限片,是极限明信片的简称,指用一枚美术明信片,在明信片图画一面贴一张同图案邮票,并在邮票和明信片上加盖相关邮戳制成的。

  36位军事家

  中央军委先后于1988年和1994年审议通过了36位军事家,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林彪。

  一次出差 她与邮票“一见钟情

  1938年出生的陈肇彦,今年已经77岁了,可老人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并拿出一本本厚厚的集邮册给记者讲解,如数家珍。谈起与邮票的结缘,还得从一次出差说起。1955年,在华东第三炮兵学校干部部做干事的陈肇彦,接到组织通知:出差北京去送统计报表。工作闲暇之余,她在逛北京东安市场时,一下子就被花花绿绿的邮票吸引住,并购买了开国大典、毛主席等有关新中国的邮票。她的集邮史,就从那时正式开始。

  “新中国的成立,红色精神的熏陶,一听到‘新中国’三个字,我就热血沸腾。”陈肇彦说,只要有关新中国的邮票、邮资封、极限片等,她都会统统收入囊中。除了有关新中国的邮票之外,她还迷上了区票。所谓区票,又称解放区邮票,是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交通邮政机构所发行的邮票。由于战争环境对邮票的需求量小、发行量小,留存不易,因此区票显得非常珍贵。

  陈肇彦告诉记者,她集邮主要有三招:一是找,每逢出差,当地的古玩市场、旧书店是她必去的地方,经常能在旧书堆中找到她想要的宝贝;二是要,她加入了原地封研究会、集邮协会等,向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交换、索要;三是买,勤逛邮局,一旦发现新品种,无论价格多贵她都会一律买回。

  每一枚邮票 都有一个故事

  记者在陈肇彦老人家中看到,邮票集、极限片、明信片、旅游门券、报刊书籍等各式各样的藏品占据了房子面积的三分之一,从抗日战争的艰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再到每件物品到手的经历,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随手拿起一枚邮票、一张门券,老人闭着眼睛都能讲出其背后的故事。

  “这个是盐城本地解放区发行的邮票,全市不超过三枚。”陈肇彦老人指着邮票贴片中一张小邮票介绍道,这是1944年盐阜交通总局发行的有面值邮票,该邮票在多本有关邮票的书籍中均有介绍。上世纪60年代,正沉迷于区票的陈肇彦,得知我市一位爱好者持有该邮票,为了得到心仪的邮票,她在瞒着家人的情况下,不惜花费了一年多的工资买下。当时,她每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十元,而那张邮票却要1000元。正是因为它的珍贵,老人将邮票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以防在展出时发生意外。

  上世纪80年代,出差的陈肇彦和往常一样,来到北京潘家园“寻宝”,在一堆堆旧书中,她发现了一张有关车桥战役的邮票。“一眼就相中了,我知道车桥战役是被编入解放军史的一场战役,无论如何都要将它收下。”老人回忆道,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200元的价格成交。

  研究新四军史 决定集齐36位军事家极限片

  曾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盐城工学院、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过的陈肇彦,1985年被调至新四军纪念馆担任副馆长一职,在研究新四军史时,她发现36位军事家中有8位参加过新四军,当时已收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极限片及邮票的她,决定将36位军事家集齐。

  “有的是从旧书堆里翻出来的,有的是和藏友们交换的,也有的是原地封研究会会员帮忙找的。”陈老笑着说,每到一处她都要寻找旧书店,像挖宝一样寻找有关军事家的极限片和邮票,若是藏友手中有,她要么去交换,要么干脆高价买下。例如,2009年最后收集到的李先念极限片和邮票,便是她用三张区票换回的。

  从1983年至2009年,历经26年的时间,陈肇彦终于将36位军事家极限片集齐,每一位军事家的极限片和邮票都是从军事家的家乡寄出的,有的不仅讲究原地封、原地戳,甚至讲究到有特别意义的邮局戳。集齐后,老人将这些邮票整理出来,打印资料、整理文档、做成贴片,并带到各地举办的集邮展中展出。

  据了解,陈肇彦先后担任过盐城集邮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集邮协会理事、江苏省集邮展评审员等职务。60年来,她在集邮上花费少说也有数万元,当问到她到底有多少枚邮票时,她摇了摇头,表示没有细数过,至少万余张。“我没有多少存款,这些藏品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它的历史意义比金钱更有价值。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