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景区景点感受传统民俗 节令商品带动消费增长

31.05.2017  08:31

  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佩香囊……氤氲着浓郁传统文化内涵,端午小长假画上句号。盘点江苏人的端午节,无论旅游、购物、餐饮,还是出行,一个鲜明特征是文化浸润更浓郁,让这个被称为“最文化”的传统节日有了新内涵。

  相约“粽子节”,家人温情更浓厚

  “好不容易来的小长假,怎能不出去浪一下。”南京白领宋文华回到老家宿迁,在小长假第二天下午,带着5岁的女儿,陪着妈妈裹粽子,“以前只是吃妈妈裹的粽子,今年特别想学一下,好久没这样陪妈妈一起做一件事了。

  释放“”情,也成为我省众多景区活动策划的特色。张家港永联江南田园风情小镇3天迎客2.4万人次,钓粽子比赛、包香包,搭配啤酒龙虾派对、老电影、小丑杂技等娱乐节目,为游客呈现出一番欢乐图景;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端午亲子游,迷你龙舟赛、亲子皮划艇、现场包粽子等等互动活动轮番上演,让回老家“”的宋文华携老带小玩得不亦乐乎。

  徐州市民俗馆请来多位香包艺人打“擂台”,让市民感受浓浓的“中国风”。“戴上香包,能驱蚊虫和驱邪。”59岁的香包艺人唐洪英说,他们家已有上百年做香包的历史,自己从小就学会这门手艺,退休后便专门从事香包制作。这个端午节,她和多位香包大师同场比拼,既让大家相互切磋技艺,也成为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近年来,随着小长假政策的实施,端午节的家庭氛围、温情氛围逐渐浓厚。30日中午,记者的朋友圈被一桌桌全国各地的家宴“刷屏”。溧水的月月晒出一桌菜,烧龙虾、炒苋菜、烧河虾、鸭子、粽子、咸鸭蛋等“五红”元素一个不少。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仪式感,媒体人周婷晒出两张图,一张是五彩袋子里装着咸鸭蛋,一张是一家三口的手腕上戴着五彩线编织的手环。“端午节,让一家人的温情更为浓厚。”周婷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标配。30日,2017“同乐江苏”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吸引国内外70余支、1320人的庞大参赛队伍,使出“洪荒之力”,为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湖上竞技。此次龙舟赛,可谓“水陆空”联合表演,路面上的传统旗袍秀、创意美食、创意云集市让人感受端午习俗之美,时不时从湖中立起来的水上飞行器和动力伞,引得观众阵阵欢呼尖叫。

  人气旺盛,节令商品受追捧

  飘扬粽香是端午的气息,粽子自然是端午市场的主角。全省各地,从各类食品西点商店到大小超市、农贸市场,各式粽子应有尽有。苏果超市早早启动端午节大促,除了粽子、绿豆糕、咸鸭蛋等节令商品,还推出200种商品买一送一、线上限时抢购等活动。麦德龙、金润发等多家大型超市也推出端午产品专柜,粽子、烟酒、饮料、礼品类等热销。节日3天,监测的5家超市共销售1.69亿元,同比增25.52%。

  全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南京市商务局监测显示,小长假3天,南京50余家样本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2.65亿元,同比增14.79%。

  抓住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商机,各大商场、超市纷纷推出以端午文化及儿童节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同时紧抓换季时机,力推夏季商品上柜销售,夏季男女服装、凉鞋等服饰,夏被、凉席等日用品以及饮水机、电风扇和冰箱、空调等家电类商品掀起销售热潮。节日3天,监测的30家百货、商业综合体累计销售3.96亿元,同比增17.73%;5家家电IT企业累计销售2.77亿元,同比增7.86%。

  休闲消费持续发力,餐饮市场繁荣活跃。节日3天,图书馆、电影院、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特色餐厅等都受到消费者欢迎;六合、溧水、高淳、浦口等地的乡村游爆棚,带动周边农家乐消费。同时,各大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不同价位、各具特色的“家庭宴”“聚会宴”等,迎合消费需求。节日3天,监测的8家餐饮企业总体营业额同比增20.84%。

  高速不免费,出行繁忙但从容

  端午小长假虽然没有“免费大餐”,但公铁出行量再次刷新纪录。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路网高速公路总流量日均突破200万辆,同比增23%。长三角地区铁路客流量再创历史新高。

  30日下午3点,江阴大桥由北往南的车流量猛增,广靖锡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出现车多缓行。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盐锡支队第三大队负责人黄强说,30日江阴大桥车流量达10.99万辆,返程高峰将持续到凌晨。

  高速公路不免费,催生公路客运的小高潮,但总体发送旅客数量还是呈下降趋势,南京地区六大客运站端午4天发送旅客约3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0%。南京公路客运站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端午客流以学生客流、回乡参加农忙的民工客流和周边中短途旅游客流为主,其中学生客流达50%。超八成旅客通过网络预订车票。

  铁路出行再创历史新高。上海铁路局统计,长三角地区共发送旅客870万人,主要以中短途方向客流为主,京沪、沪宁、沪杭甬、宁杭、杭长、甬台温、合宁、宁安、合武、合福等高铁沿线旅游城市和车站客流增幅在端午小长假首末两天非常明显。为应对大客流,上铁每天加开的旅客列车超过100对。

  本报记者 伟莉 晓华 吕妍 孟旭 王岩 生余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