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力: 让盲人“看见”530部电影
“总有人说我在做好事,其实我这不是好人好事。”
“残障群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爱心。”
王伟力为盲人朋友讲电影《地心引力》。
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一个液晶平板电视、一台DVD、二十几把座椅,四壁挂着音响,这就是位于北京鼓楼大街79号的心目影院的全部硬件设备。这里有专人为盲人“讲”电影、“读”电视,他们把看到的所有影像都转化成语言,让每一位盲人“看见”,也因此被盲人朋友称为“天堂影院”。至今,心目影院已经让盲人朋友们“看”到了530部电影。
心目影院是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项目之一,项目创办人57岁的王伟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2个年头,大家亲切地称他“大伟老师”。这间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小小影院,多年来一直为盲人朋友输送别样的温暖。
10余年热心讲电影
“你们知道什么是失重吗?”影院里传出了参差不齐的回答——“知道”“不知道”。
4月16日上午9点整,电影开始了。右前方志愿者讲解位置坐着的正是王伟力,还没有放出电影画面时就响起了他的声音:“这是一部美国科幻影片,讲述了在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讲完,屏幕上出现了片名——《地心引力》。王伟力说,每次讲电影之前,都会将影片看一到两遍,自己先了解电影的来龙去脉,然后才会去给盲人朋友讲。
王伟力讲起电影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电影讲到关键处险象环生,在场的盲人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张嘴惊讶,充分享受“看”电影的乐趣。这番举动也感染了在现场的记者,忙不迭地闭上眼睛聆听,和盲人一同以独特方式感受电影魅力。
让盲人“进入”电影情景,王伟力经过了10多年经验的积累。起初,为了把电影讲得声情并茂,他经常让妻子背对电视闭上眼睛,检测他的讲解。
是服务也是回归
在王伟力心中,多年公益投入收获的是给大众带来了观念的转变。“我们自身,也包括社会、企业、政府,所有人都在转变中受益,体会到价值观的重要。”
回忆起2004年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的情景,王伟力记忆犹新。那是夏天的一个夜晚,心目影院迎来了第一位双目失明的客人,当时并不能熟练讲电影的王伟力,开始了他的首次讲解。没想到客人听后却很是开心,激动地握住王伟力的手连声说“谢谢”。“我记得当时讲得很差,也有点紧张,但他却激动得不行,让我非常震撼。”王伟力说。
同年秋天,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金秋10月 触摸长城”活动。在王伟力招募的志愿者中,有位扎着马尾辫、戴着粗金链的小老板。小老板引领着一位年轻的盲人按摩师,一路讲解。起初王伟力还有些担忧,但一天下来,盲人朋友反映说“这人真不错”。
王伟力说:“第二年秋天再做活动时,这个小老板又来了,金项链、马尾辫、大肚子都不见了,留着寸头,浑身散发着年轻人该有的气质。”当时,小老板说了一句话至今影响着王伟力:“赚钱的时候,是琢磨着怎么把别人的利益压到最低,而你们发给我的那个志愿证书时刻提醒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快乐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吗?”王伟力感慨道,一个小小的电影院,看似是在为盲人服务,实际上是我们心灵的回归。
不仅是爱心更是责任
在接触更多盲人、经历更多故事之后,王伟力开始考虑开展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人。
2005年7月,北京红丹丹交流中心正式启动了“心目影院”公益项目,每周六一次,持续至今。
屏幕上,影片《地心引力》已接近尾声,影片主演马特自我牺牲,让瑞安登上了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其间的各种故障让瑞安近乎绝望。“但凭借着濒死前看到马特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王伟力手持麦克风站了起来,清晰简洁地描述着电影情节。
“可算回去了!”听众席上发出了如释重负的感叹。当王伟力宣布影片结束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心目影院让盲人朋友通过别人的讲述补全对白之外缺失的画面,从而达到“看”电影的效果。“目前心目影院成熟的专业志愿讲解员有近50名。”王伟力说,因为电影讲解员的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枯燥,也有一部分人坚持不下来。
“要问我们影院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这里的放映不关灯,没有爆米花的香气,也没人玩手机。”王伟力说,“这里是一个免费的、绝对的影院。”
在不断为盲人服务的公益事业中,王伟力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总有人说我在做好事,其实我这不是好人好事。”他动情地说,“残障群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爱心。” (韩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