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稳格局下经济运行犹存压力

17.11.2014  18:08

  今年以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公开提到后,新常态这一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共识。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论新常态,总结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的三大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专家看来,新常态一词,有着独特的内涵。“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表现出中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阶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中国经济可能要告别过去的高速度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达7.4%,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仅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十七位。

  此外,在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内,我国经济还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转型升级新趋势。今年前三季度,从需求结构来看,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贡献率7个百分点左右;从区域结构来看,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区域发展呈现协调新局面;从“三产”结构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专家认为,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把压力变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力度令人瞩目。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仅上半年,上述重点改革任务中,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145项,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示范项目,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车改革正式出台,国有企业改革重大试点的启动均有序推出。此外,金融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大。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阐述新常态时提醒,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他强调,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也是新常态之下需要面临的问题。化解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缩小收入差距,破解楼市难题以及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多种风险等问题,都需要有效地推进改革来实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提供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与此同时,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世界,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也将为我国赢得新的全球化红利。可以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中的风险,也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