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企业抢搭“一带一路”战略班列走出去
面对慢增长甚至负增长,转型升级成为传统外贸企业、传统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向哪里转?怎么转?省进出口商会日前举办的江苏外经贸企业老总沙龙上,大家普遍期待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重要战略机遇,促使外贸转型发展,助力全省开放型经济浴火重生。
江苏海企集团是家老牌省级外贸企业,也是典型的传统外贸企业,近年来以贸工结合、贸技结合作为转型主方向,而这种实业化发展恰恰契合了“一带一路”战略。董事长黄宏亮将海企集团“十三五”期间发展战略概括为“四东”,即走进“东南亚、中东、东非、东欧”。东南亚的重点在柬埔寨、缅甸,主要从事纺织服装生产制造,目前已各办两个服装厂;在东非,重点放在坦桑尼亚,利用当地资源建纱厂,下一步向办服装厂延伸。“‘走出去’可以全球配置资源,发挥既有的人才和市场优势。但进入一个新的国家,适应并融入新环境会面临很多问题,尤其需要‘抱团’。”
苏州进出口(集团)公司出口产品近六成是纺织服装,董事长孙磊感叹,到了“非走出去不可”的时候了。下属丝绸公司与欧洲一家大牌服装企业一直合作良好,但前不久对方提出,没有合适的生产基地将减少直至取消订单。丝绸公司曾在越南租厂经营,后转而选择缅甸,前几天新厂刚刚落成。虽然交通不易,走上海到香港转机起码一天半时间,但该公司已将“走出去”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再难,也要往前走。事实上,集团下属纺织公司在这方面已尝到甜头,因为在柬埔寨办有生产基地,广交会上坐下来洽谈的国外客户明显多了。
在我省外贸行业,华瑞国际是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1999年到柬埔寨办厂,2001年在越南建企业,如今业务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董事长康宜华回顾这段创业经历,认为“走出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洼地和政策高地,二是接近市场。柬埔寨、越南服装出口欧盟、美国不需配额,最近几年对加拿大出口也有优惠,对日本出口免税,其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效率相对低、产业配套不完善,对要素成本必须综合权衡。而接近市场最终是为了开拓市场,2003年和2005年该公司分别在美国纽约、洛杉矶设立设计公司、物流中心,既方便了解市场又起到服务市场的作用。
“走出去”,既要主动积极,又应从企业实际出发,特别要充分了解掌握目的国投资环境以及我国相关政策。中江集团副总经理顾曰生说,一直以来,中江集团的工程劳务主要在海外,现在从单纯承包向带资承包转变,包括机场、电厂等多个综合性项目正陆续展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低迷,“走出去”必须考虑当地财政收入少、外汇管制严等因素。“东欧有的国家,我们直接给钱都很难落实项目。‘走出去’要多做功课,防止基础性和原则性失误。”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在拓展、厚度在加大,要着眼长远寻找机遇。
对于“走出去”的风险防控,孙磊举例说,苏州有家做小家电的企业,在匈牙利经营6年,产品打入当地所有超市,还创有品牌。他们公司与之合作在匈成立营销网络公司,计划将产品扩大到家纺类,但因东欧消费能力下降明显,超市里顾客很少。她表示,虽建起了国外营销网络,但因汇率等原因,价格已与国内相差无几,国外开办的中国小商品城里,有的价格比国内还低,一条床单相当于100元人民币。面对这样的同业竞争环境,他们正寻求与电商平台结合,整合国外市场与国内产品资源,考虑利用“苏满欧”班列从东欧进口商品,既拓展业务,又降低成本。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为我省外贸企业“走出去”鼓劲打气。她说,随着“收盘汇率+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定力和信心有所增强。“全球产业链转型,实际上是产品附加值在空间上的一次重新分配和优化调整。外贸企业国际化,必然经历经营模式和产业链转型升级过程,以提高附加值,实现国内国际资源的有效整合。” 记者 邵生余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