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托管园"的北京样本调查:私立园"小同散"
近日,携程“亲子园虐待儿童”一事持续引发关注。“虐童”事件的背后是大量家长的焦虑:“0—3岁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应该由谁带?”“企业办托管所师资该怎么办?”“企业、托管所以及家长这三方应该保持怎样的沟通?”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北京的一家企业办的托管所进行了调查。
其实,就托管所而言,除了混乱的私立园之外,还有一类就是“企业园”,所谓企业园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内部职工办的托管所,这次携程事件就发生在企业园里。那么看似一种福利的“企业托管园”里为何会发生虐童这样的事件?在企业园里的管理规则又应该是什么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带着问题走进北京一家企业园——京东初然之爱托幼中心,调查企业办托管所的几个“关键点”。
现状
“托儿”市场需求多 私立园“小同散”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大幅度增长。根据北京市卫计委发布数据,2015年北京新生儿是17.2万人,2016年达到28万,预计2017年新生儿态势不减,数字显示,北京目前0—3岁幼儿的总体人数可达73万人,不少家长特别是那些双职工家长对托管市场有很大的需求。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有关部门早在2001年就发文鼓励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北青报记者在北京市学前教育处委托建立的北京市“阳光宝宝亲子乐园”网站中看到,2003年12月,该网站公布出“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在册公立幼儿园共62所。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至少在两年前,名单中绝大部分幼儿园已不再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北青报记者致电丰台一所在册幼儿园,该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我们幼儿园已经不招3岁以下幼儿了”,另一位园长表示,“随着二孩增多,目前连3岁以上的孩子都解决不了,更别说3岁以下的幼儿了”。
托儿市场需求虽大,但是由于大部分公立园无力办“托管”业务,因此催发了不少“小同散”的私立托管所,所谓“小”,就是两三个人起个照就可以办起来;所谓“同”,就是教师没资质,硬件没标准,这些机构基本不要求师资人员的育婴师和早教师证书;所谓“散”就是零星分布,普通居民楼一间房就可以办“托管”。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刘婧
个案
思考一
“企业托管园”怎样
保持信息透明?
关键词:微信群沟通 内容广泛
在家长和企业以及第三方“亲子园”沟通方面,携程的沟通机制显然是“脱钩”的。即使携程“亲子园”的教室内装了监控,但如果不是家长强烈要求调出来查看,摄像头已成为了“摆设”。
而京东的托幼中心则建立了一个上通下达的沟通机制,托幼中心有一个微信群与家长、行政、老师可以进行及时沟通。内容涉及孩子在托幼中心的饮食、午休情况,以及每天每个孩子的大概情况等。家长可不定期找到行政人员调取监控查看孩子在托幼中心的全部生活。托幼中心会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这样的沟通来源于沟通渠道的高效和顺畅。
思考二
企业、园方和家长
应该保持怎样沟通?
关键词:扁平化管理 专人监管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亲子园”运营后的监管方面,携程是失职的。主要表现在硬件到位了,监管却没到位。企业、园方好像两张皮,谁也不会对家长负责。公司只需要其每年交一份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托管园日常运营公司不会过多涉及。
据京东初然之爱托幼中心的负责人介绍,京东集团对其属下托管园的管理则完全是扁平化的——集团所属行政部专门派出两人负责运营和监督,其身份代表集团,工作就是对托管园进行监督。看来,光有360度摄像头全覆盖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专人、专岗监管到位。
思考三
“企业托管园”
师资方面如何把关?
关键词:公平竞标找第三方
在携程“亲子园”事件中,引爆舆论的核心就是师资素质问题。现在已经公开的是携程“亲子园”的承办机构是被推荐合作。
京东则通过前期需求梳理与国内几家幼教机构都进行了专业交流,并通过招标评估,最终确立了目前的合作伙伴。有关负责人认为,竞标从制度设计的层面保证了师资、硬件多方面的托管质量。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刘婧
专家观点
应该聘请专家
对托管园进行评估
对话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北青报:携程亲子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储朝晖: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就是整个市场不健全,目前很多机构都在做但是没有相关的部门来进行资质认定。此外,携程的亲子园出现这种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政府机构在无形中给不合格机构的信誉“背书”。
北青报:0到3岁托管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应该由谁管?
储朝晖:0到3岁婴幼儿的托管问题应该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部门来管,因为这个问题属于孩子养育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教育方面的问题。
北青报:目前应该如何做?
储朝晖:健全市场,鼓励合格的托管机构进入市场。应该聘请专家进行评估。在找认证专家时,应该避开有利益关系的部门,这样才能保证早教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让幼儿托管市场更规范,尽早走上“专业化、标准化”道路。
记者 武文娟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