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14.04.2016  10:32

  
      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作为急先锋和主力军,我省各地企业迅速响应,积极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幕正在拉开。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乎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深刻变革。它如一道闪电,穿透了广大传统企业转型路上的重重迷雾,映射出凤凰涅槃的新生希望。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以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介绍,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已连续5年低迷,至今仍未出现重回产业增长轨道的明确信号,但徐工的全产业链升级没有停滞。目前,徐工集团正在从研发、技术、生产、制造、后市场等层面,全面推动产业结构朝着中高端进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在徐工率先进入落地实践阶段。

  4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江苏发力供给侧、推动经济“由大到强”的生动实践,无锡滨湖区的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介绍了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情况。作为一家传统企业,永瀚近年来瞄准燃气涡轮发动机这一高端市场,投入数亿元开展自主创新研发,一举攻克了工艺难题,成为行业领头羊。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供给侧改革对传统制造业是重大利好,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集中力量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正在成为扬州邗江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在牧羊、罗思韦尔等企业,大规模的“机器换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传统工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对传统企业来说,供给侧改革带来一个重要的启示,企业不仅要按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更要创造市场、替客户创造价值。”不久前当选江苏“时代楷模”的苏州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崔根良认为,目前国内线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绝不能盲目地生产过剩产品。去年以来,亨通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先后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拿下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涉及铁路、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合同额近8000万美元,成为国家战略当之无愧的“马前卒”。下一步,亨通计划围绕产业链谋篇布局,从宽带接入、新能源、海外EPC工程等方面发力,继续开拓高端领域高端市场,加快向高端制造转型。

  加减乘除,做好混合运算

  供给侧改革开启了企业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征程。围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全省各级各类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主动“”、全力“”,精心谋划一道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题。

  “质量缔造品牌、品牌提升效益”“药品质量是设计与生产出来的”……走进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州总部,这样醒目的标语随处可见。董事长徐镜人告诉记者,扬子江药业坚持创新、质量和品牌“三轮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用于研发创新投入年增幅达20%,针对重大疾病在研的各类药物有近200个。围绕供给侧改革,扬子江将加快实施精益生产质量战略,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为标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力争到2020年所有车间均达到美国FDA和欧盟GMP水平。

  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创新,成为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位于连云港开发区的恒瑞医药负责人认为,医药行业推行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生产更多的新药、好药,努力解决临床上还无法有效治疗的疾病,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江苏和友化工集团董事长卜启芳也认为:“必须以创新转型为主线,通过不断创新技改、优化基础管理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新品牌创立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开创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我国年产垃圾近10亿吨,资源环境的压力倒逼环保产业从供给侧出发,补足‘绿色’短板,刷新环境‘颜值’。”说起供给侧改革,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圣军深感责任重大。他介绍,迎接供给侧改革,天楹一方面做加法,延伸固废处理产业链条;一方面做乘法,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对接市场需求,力争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更明晰的路线图。

  同样“补短板”,大全集团把重点放在科技和人才上。集团执行总裁葛飞透露,大全正在与国网电科院、东南大学、南理工等机构合作,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企业在微电网领域的竞争力。

  “参与供给侧改革,企业既要敢于做减法,又要善于做加法,将新技术、新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认为,劳动力、资本金融、效率和质量、创新能力是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围绕这些要素,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合理疏导资源向新兴领域转移。据了解,科行抓住国家重拳治霾契机,推出了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污染物协同治理服务。他们还联合清华大学和国外知名环保公司,研发低温脱硝技术,预计今年底向市场推广。

  磨砺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

  改革没有尽头,转型永远在路上。面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企业竞相创新理念、策略和方法,但骨子里那种执着坚守、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始终坚如磐石,熠熠生辉。

  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后,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其“工业4.0”的战略进程。他们不仅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自身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而且致力于为全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先进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机器换人,并不是说,人就不需要了。事实上,能做出好产品的好工匠永远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董事长王燕清介绍,先导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电容器设备到如今的新能源生产设备,每一项产品都做到了全球领先,秘诀就在于不断优化的高端人才队伍。目前,公司拥有机械和电气工程师200余人,年平均开发新产品8项以上,年专利成果产出12项以上,“将产品做到极致”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职业准则。

  正是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把一根电缆做到了价值180亿元的庞大产业王国。董事长丁山华介绍,上上电缆将在科研投入方面不断加码,建设6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与10所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邀请20名国内线缆技术顶级专家加盟,培养一支300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我们将把发展目标始终锁定在线缆行业,争取做成线缆业的百年老店!

  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服务业领域,执着、坚守、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同样弥足珍贵。近年来,近400家奥特莱斯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经营较好的却仅有十分之一。对此,南京汤山奥特莱斯总经理助理徐璘认为,奥特莱斯这一业态的诞生,本身就带着供给侧的基因。奥特莱斯要形成持续发展动力,必须更加贴近供给端需求。目前,汤山奥特莱斯已全面整合商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形成旅游+购物的新型奥特莱斯业态,在去库存、降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