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改后的喜乐烦恼

21.12.2014  15:45

  “大雪”节气刚过,新疆就迎来了一场大雪。等记者赶到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北五岔镇沙窝岛村时,这个小村子已经银装素裹了。听到门外的响动,白凤娟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了出来。 

  今年37岁的白凤娟一看就是个麻利人,院子里虽然落了厚厚一层雪,但遮不住它的整齐利落。屋外雪花飘飞,屋内热气腾腾,煤炉子上煮着的饭正咕嘟冒泡,一边的床上摆着绣了一半的十字绣,“天一落雪我们农民就闲下来了,现在流行这个,我也打发打发时间。” 

  玛纳斯县一直是昌吉的棉花种植区,白凤娟从结婚就开始种棉花,已经十几年了。今年的收成让快言快语的她叹了口气:年成不太好,4月棉花刚出苗,赶上一场大风,连着又是一场霜冻,苗都死光了,月底重新播了一茬才成活。 

  翻开白凤娟递过来的账本,今年80亩地才收了19吨籽棉,亩产比往年少差不多100公斤;至于价格,从10月份开秤的6.5元/公斤,到上个月底5.8元/公斤不等,棉花全部卖出去家里落了大概10万元。“你看,这一年的开支,水费、化肥、拾花费……杂七杂八下来还不够成本的,春天借的钱现在还没法还,明年开春不知道能不能借来钱。” 

  搁在前几年,春天借钱种地,秋天收完还钱,根本不是问题:棉花国家收储,价格也高,一公斤9块多、十几块都卖过,除掉8块左右的成本,还能剩下些钱作为全家人过日子的“盘缠”,但是今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把新疆作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棉花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低于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时,农民能够拿到补贴。今年轧花厂给的收购价格都很低,还不到成本价。 

  好在第一批补贴款已经下来了,按照补贴政策,第一批每亩地补191元。11月28日,白凤娟的卡里收到15200元钱,家里的各项开支暂时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寄宿学校读小学的女儿伙食费有着落了。 

  今年开春,沙窝岛村就召开了村民大会,跟农民们详细讲解了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虽然预感到今年棉花价格不会太好,但白凤娟和丈夫王吉明还是决定种棉花,因为村子离城市远,种其他东西销路成问题,而且村里其他人都种棉花,自己家种别的作物,浇水啥的都不方便。 

  沙窝岛村的土地整合情况不是很好,一大片地分别属于几家人,一家的几十亩地东一块西一块,白凤娟期待的机械采棉就因为地块太小难以推广。人工采棉一是耗时,二是成本相对较高,白凤娟算了一笔账:今年的采棉价格是一公斤2块,但是要给采棉工人提供食宿,还要报销500—900元路费,算下来一公斤差不多两块四了。 

  “明年还是得种棉,我们现在就是等后面的补贴款,按理说国家不会让农民吃亏的。”白凤娟想了想又说,就算亏了,也主要是产量低、质量没达标造成的。天气的影响谁也做不了主,但是明年可以多下点功夫,希望水能跟得上,增加产量,也提高质量,以后土地整合也是必然,如果机械化程度高了,成本就能降一点,这样就能多赚一点。 

  下午,雪终于停了,阳光从远处照进这个小院子里,白凤娟和丈夫开始清扫积雪,“看样子今年雪多,明年开春的时候应该不会旱,希望明年年景好一点。”白凤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