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一跃成“当代牛倌”——记仪征市农村退役士兵创业典型殷勇
“小殷,这几天连续下雨,对你扩建牛棚有影响吗?新进的这批幼牛,防疫了没有?”6月24日上午,暴雨初歇,在村民殷勇的养牛大棚里,江苏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仪征市刘集镇古井村的第一书记刘育林正在征询养殖肉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扩大养殖规模出谋划策。殷勇是一名农村退役士兵,是古井村要培育的养殖大户和后备干部。说起这个现代“牛倌”的创业经历,还真有不少传奇色彩。
梦想启航,小保安迷上了“养牛经”
今年30岁的殷勇,2005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员,值守盐城监狱。在军营,殷勇机灵又肯吃苦,并在部队入了党。2010年12月,他光荣退出现役回到家乡。殷勇的父母正在南京做生意,他跟随父母来到南京,在一家企业当起了保安。从共和国的“卫士”变成私营主的“保安”,角色的转换和身份的反差,多少还是给殷勇的心理带来些波动,总感觉心有不甘。
居住在父亲商铺附近的一位老汉跟他闲聊时的一番话,点燃了殷勇心中创业致富的梦想。老汉告诉他,与其在大城市里打工谋生,不如回家建个牛棚养肉牛,牛肉市场需求大,是个能赚钱的买卖。这位老汉就是靠养牛发的家。
2012年春天,也就是殷勇退伍当了近两年“小保安”后,远景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仪征市工商局注册登记了,殷勇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创业招牌和实体。
出师不利,死牛敲响警钟
家人的支持、合作社的成立,殷勇养殖肉牛的创业之路走起来似乎并不困难,这也大大地激发了殷勇的创业热情。没有场地,退役安置金全部拿出来,租赁了村里50亩土地;没有场厩,父母亲将在南京打工的积蓄给他,盖起了可以容纳30头肉牛规模的养殖场棚;没有人手,殷勇的母亲毅然舍弃了南京的生意,动员亲戚回家帮助儿子创业。
创业初期,肉牛生长期长,生长偏慢,经过两年的摸索他对养殖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理性的思考。但2014年底的一次惨重损失让殷勇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他从极寒的东北引进的牛,因水土不服死了24头。万般无奈之际,殷勇求助“养牛”微信群,终于找到了肉牛病亡的症结和原因。原来,他所购买的饲料容易导致酸中毒。因为殷勇经验不足,加之前两年养殖肉牛都没有出现过这一情况,一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延误了抢救时间。有人提出,这样死掉的牛不能完全算病牛,可以处理后投放市场,殷勇当即否定了。他说,诚信经商是我为人的底线,钱损失了十几万元事小,如果让这样的牛肉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罪过就大了。于是,24头死牛全部被埋在了他承包的玉米地里,这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这次深刻的教训,也束缚了殷勇的手脚,让他停滞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敢再扩大。
谋划蓝图,小牛棚孕育“牛”事业
2015年初秋,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干部频频造访殷勇的牛棚。这个人是省派仪征古井村第一书记、省民政厅“厅秘”刘育林。“厅秘”给“牛倌”带来了新思维,“牛倌”给“厅秘”传授致富经,在仪征后山区的偏僻农村,“厅秘”与“牛倌”有了人生的交集。
退役士兵是民政服务对象,因为这个关系,刘育林驻村以后,格外关注农村退役士兵的创业情况。当发现“远景牧业”这个创业的好苗子,第一书记便经常上门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对于裹足不前的养殖规模,刘育林热情鼓励殷勇重拾信心,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并和他一道分析优势和风险。首先,规模化养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100头是养,300头也是养。以此为基础,还可以上牛肉深加工项目,直接把牛肉送上市场,这样一来,成本集约,效益更大。其次,死牛事件是个惨痛的教训,但也能转化为优势,通过那次危机,使得殷勇掌握了丰富的畜牧兽医知识和实战经验,成为能为牛治病的行家里手,这是应对风险的最大保障。
现在,殷勇打算把年出栏量提升一倍,全年达到300头的养殖目标。手头资金不够,刘书记亲自担保,帮助其申请到了20万元的低息贷款。6月初已开始付诸实施扩建牛棚,若不是连续阴雨,工程早就结束了。“养牛能挣钱,宰牛更赚钱。我从架子牛养到成牛,每头可以赚3000元左右,如果自己宰牛,一张牛皮能卖500元,一根牛尾巴100元,此外牛骨头、牛肚、牛肠等等都可以销售,算下来每头可以多赚3000元左右。”殷勇正盘算着如何把牛肉深加工项目拿下来,也与南京、扬州的超市和菜场进行了接洽。
刘育林说:“殷勇是农村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的典型,也是草根创业的典型,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我们打算借助养牛这个龙头,未来以肉牛为依托,发展立体养殖,打造美丽富裕新农村,把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贫困户吸纳过来,让这些致富能手带领村民发展养殖等农业产业实现共同致富。”现在,“牛倌”殷勇对于做大做强“牛产业”信心十足。他表示:“我作为一名人民军队培养出来的共产党员,要将自己的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前来咨询的村民,回馈党组织和村民,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远景牧业合作社来,大家一起养牛,共同发财。”